一上車就想睡覺!醫師曝「5大科學原因」:不是你撐不住
▲醫師表示,上車就想睡覺其實有5大科學原因。(示意圖/免費圖庫Pexels)
記者柯振中/綜合報導
不少人一上車就立刻昏昏欲睡,甚至三分鐘內「點頭如搗蒜」。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近日在臉書發文指出,這並非單純因爲疲勞或無聊,而是車廂本身具備「天然催眠」條件,從振動、空氣品質到大腦與肌肉反應,都共同構成一套「移動式安眠術」。
黃軒表示,許多人在車上快速入睡,背後其實有五大科學原因:
一、低頻振動=搖籃效應:車輛振動能在15分鐘內增加睏意,就像「行動嬰兒搖籃」。
二、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密閉車廂裡CO₂飆升,腦袋缺氧,自然頭昏想睡。
三、大腦訊號衝突:前庭覺得在動、眼睛卻覺得沒動,矛盾訊號讓大腦疲憊。
四、肌肉持續用力:車身晃動時,腰背與下肢肌肉不停微調,造成疲勞與痠痛。
五、心理放鬆切換休眠模式:車程是少數不用思考的時刻,心情一鬆懈,更易入眠。
他指出,這些因素相加,就是一套完美的「天然安眠配方」。至於該如何應對,若想提神,可選擇開窗通風、活動筋骨或做腳踝小運動;若想睡得更好,可準備眼罩、耳塞與頸枕,讓休息更舒適。
黃軒也提醒駕駛人,疲勞駕駛非常危險,建議行車2小時就該休息,最長不宜超過4小時,否則發生事故的風險將大幅提升。他強調:「一上車就想睡,並非你撐不住,而是你被車廂的『黑科技』包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