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人》、《解密》失守“暑期檔”:商業片大導的“創新困境”

作者| Mia

編輯| 李尋歡

截至8月3日16時左右,2024年暑期檔已經過去三分之二,全國總票房(含預售)突破80億,觀影人次近2億。這個數字和去年破歷史紀錄的206.19億元總票房相比,相去甚遠。

烏爾善導演的《異人之下》和陳思誠導演《解密》先後上映,又先後票房失守。本週上映的《逆行人生》將成爲最後一位種子選手,但據點映口碑,該片更接近於現實主義劇情片而非喜劇,商業表現有待觀望。

《異人之下》映前燈塔媒體預測達到4.5億-8億,上映首日,《異人之下》排片率高達24.4%,然而單日票房甚至不及在國內日漸沒落的漫威IP《死侍與金剛狼》,排片與上座率、票房產出倒掛,當前貓眼預測票房落點下調至1億+,同樣是“地獄開局”,卻沒能再現《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的逆襲。

《解密》上映四日,總票房破2億,貓眼預測其最終票房5億+,這對於一部傳言“成本5億”的大製作來說,已經“虧麻了”。

從影片投資規模、耗費時長、成片質量等角度而言,無論《異人之下》還是《解密》,都不在粗製濫造之列,而是有相當的工業化拓新野心和質感。前者勇闖“真人漫改電影”,特效、中國傳統文化等受到好評,試圖跑通二次元到三次元間的轉換路徑;後者全程IMAX特製拍攝,由維也納交響樂隊演繹原創配樂,打造出一系列視覺奇觀,力現“國產視聽大片”。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異人之下》:真人漫改“紅與黑”

正式上映之前,《異人之下》便已經整出了一系列花活。其首映禮“異人之夏”聯歡會選擇在Livehouse舉辦,哪都通、天下會、全性派、天一門等門派登臺,快板、武術、歌舞等表演應有盡有。導演烏爾善獻唱,配樂 Anti-General、MiniG迷你機樂隊、超級斬樂隊現身,全場一起蹦迪《異人DISCO》,整個打造成二次元晚會派對。延續“封神訓練營”慣例的“異人訓練營”也引發熱議。

漫畫原作除了有燃系少年漫的動作打鬥元素、熱血成長、鮮明人物塑造之外,特色在於融合大量道家文化,以“炁”爲核心概念,並加入了全國各地的方言與民俗文化、大衆熟悉的門派,如茅山派、湘西趕屍、龍虎山、武當派、少林寺等等。

漫畫連載了8年,點擊量破300億,漫改動畫播放量超65億,稱得上是頭部IP。此前劇版《異人之下》由許宏宇執導,彭昱暢、侯明昊、王影璐領銜主演,豆瓣評分爲8.1分。“巔峰國漫”大IP+大導配置,再配上花式創新、製造話題的沉浸式宣發,使得映前不少人看好該片。

從炁體源流、百步拳、殭屍舞,到拘靈遣將,影片確實打造出了一些奇觀,熱血度流暢度基本過關。從豆瓣開分之際的6.4分,掉到現在的6.0分,影版《異人之下》內容口碑方面出現了“兩頭不討好”的問題。

於一部漫改作品而言,首先需要做到的是打透原著粉絲圈層,然後再考慮向路人破圈,但《異人之下》在第一步便折戟了。影版將重心放在了視效方面,選角遭到質疑“不貼臉”,諸葛青、王也等人氣角色沒有出場, “原創”了一場大戰,並相應地增加了“全性四張狂”的戲份,修改了角色戰力。

原作中戰力頂級的馮寶寶竟然被“從頭揍到尾”,需要靠張楚嵐來救,許多粉絲直呼“魔改”,二次元羣體怒而“惡評輸出”直接影響了第一波口碑發酵。而18分鐘的真人摹片AI動畫也損害了演員表演細節、回憶的情感力量,與全片風格割裂。

而在第二步,沒有拍原作中最高潮的羅天大醮,意味着對路人而言“爽度有限”。與去年《封神第一部》“女性凝視”、肌肉男輸出備受好評相反,《異人之下》中的“男性凝視”,各種字母圈小癖好的大尺度呈現,招來了女性觀衆的衆多差評,從而進一步影響了正面口碑發酵。

需要承認的是,米二原作《一人之下》作爲男頻漫畫,本身有着不少“顏色段子”,原作中一些“猥瑣處男”梗,更近於與讀者“拉近情感距離”的需要,真人漫改對此勢必需要取捨規避,應當削弱而非放大,否則便會迎來口碑反噬。須知,在女性主義高揚的當下,就連漫威大片都在極力規避“政治不正確”,紛紛開發女性英雄,“男凝”過時且埋雷。

將目光投向整個真人漫改類型,向來改編難度大,折戟者衆,今年劇集市場便有《少年白馬醉春風》《狐妖小紅娘月紅篇》《大理寺少卿遊》《烈焰》《時光代理人》等,目前還沒有真正的爆款出現,且其中不少口碑褒貶不一。《快把我哥帶走》幾乎是唯一的黑馬案例。影版的《鏢人》由袁和平執導、吳京主演,是目前最受關注的真人漫改電影。

而二次元羣體的日益龐大,意味着“漫改”的不可忽視。數據顯示,2023年二次元用戶規模初步統計達到4.9億人,其中核心二次元用戶達1.2億人;全年國內動漫產業總值約突破3000億元。

從處女作《刀見笑》的荒誕武俠喜劇,《畫皮II》的魔幻愛情片,到《尋龍訣》的奇幻+冒險嘗試,《封神第一部》打造“重工業神話史詩”,再到異能真人漫改《異人之下》,每一部都不重樣,不難看出烏爾善導演對奇幻類型有着相當的偏愛,並且屬於不斷冒險和拓新的那一類。

目前,從《超能異族》到《死期將至》,漫改成功案例主要還是集中在工業化水平更高的日韓美等國。作爲首部“國風異能真人漫改之作”,儘管有不少問題,但《異人之下》挑戰高難度、類型拓荒的意義值得肯定。或許,在無數次試錯之後,我們才能擁有自己的漫威DC大片。

陳思誠踏出舒適區:《解密》5億造夢?

今年暑期檔,主打一個“走出舒適區”。

此前並未有過動漫項目經驗的烏爾善勇闖二次元,由於對動畫市場不瞭解,影片中動畫部分質量不盡人意,成爲大部分觀衆不滿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豆瓣、B站口碑遠不及同期李陽的新片《從21世紀安全撤離》,後者同樣二次元屬性濃厚、曾以動畫短片《李獻計歷險記》技驚四座。

而作爲“中國電影圈最好的產品經理”,陳思誠也勇敢選擇了“離開東南亞犯罪宇宙”,挑戰了人物傳記歷史片這一觀影門檻頗高的類型。

貓眼專業版顯示,陳思誠導演電影票房共計124.05億,名列國內所有導演中的TOP3,全部電影票房共計210.55億。從《唐人街探案》系列,到由他投資、監製的《誤殺》系列,再到《消失的她》,無一例外是對社會熱點、大衆情緒的精準拿捏,對犯罪奇觀的呈現,以及令人眼花繚亂、可能借鑑或翻拍國外IP的推理。但這一次,影院經理們要對陳思誠失望了。

陳思誠以不計成本、不計票房的方式打造出的《解密》,滿屏的藝術野心肉眼可見。電影改編自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麥家的第一本長篇小說,陳思誠與加拿大編劇克里斯托弗·麥克布萊德共同創作了劇本,以採訪視角切入,以人物寫歷史。

3000多張設計概念圖、100多個場景、20餘條街道改造、八萬多平米總搭建面積、10萬多件道具,歷時9個月的美術工作,全程IMAX特製拍攝,曹鬱擔任攝影指導、韓忠擔任美術指導的頂配班底,共同打造出十場夢境,無數場奇觀:金色蘆葦蕩,巨大的棋盤,摩天輪遊樂場,一望無際的紅色沙灘,碩大無朋的海象,火車上的象人與蛋人,迷宮……重工業視效削弱傳記片的嚴肅性,成爲大多數影迷稱讚的優點。

影片最終呈現在觀衆面前的,是一個世人刻板印象中的天才。劉昊然的“禿頂形象”成爲影片第一波出圈話題,從小展露出非凡天賦,但社交技能爲零,孤僻冷漠,難以融入社會。每個人都圍着金珍轉,陳道明、吳彥祖、俞飛鴻的豪華配角陣容目前看來沒有“人盡其用”而是略顯工具,作爲標準答卷來說無過失,靈氣略顯欠缺。

愛情線和女性形象刻畫仍是短板。姐姐的表白對情節沒有任何作用,承受着多年冷暴力的妻子被燭光表白感動,感情突兀生硬,人物甚至比老師諾蘭片中的女性還要“掛件女主”。相對來說,希伊斯與容金珍既是對手、又是知己的師生情要動人得多。

同樣是人物傳記歷史片,同爲天才,《解密》難免被拿來和《奧本海默》甚至《模仿遊戲》《美麗心靈》予以比較,一場又一場的夢境,則讓觀衆聯想到了《盜夢空間》。

156分鐘的時長,由於支線頗多,且運用了線性敘事,敘事略顯碎片化和冗長沉悶,如果敘事更聚焦,可能會有更強的衝擊力。對比《奧本海默》的非線性敘事,兩場聽證會穿插,彩色鏡頭和黑白鏡頭的視角區分,戲劇張力和觀影體驗的緊張感會強很多。

小說原著中的一些優缺點延續到了電影中。原著中採用了多視角敘事,對解密、破譯的過程語焉不詳,電影中也是如此。相比之下,劉慈欣基於自身紮實的物理知識,筆下科幻想象通常有硬核的呈現與支撐。

更高的“藝術濃度”,決定了影片難以下沉,影片有創新和亮點,但又沒有到超高口碑的程度,最後的彩蛋,讓不少觀衆大呼“導演自戀”。

作爲頭部電影導演,陳思誠並不滿足於複製犯罪懸疑爆款的舒適區,從科幻片《外太空的莫扎特》到人物傳記片《解密》,他對“非優勢類型”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嘗試。但從票房結果和市場反饋來看,似乎證明了“定位不適配”。

不過,對於主旋律電影的類型拓新,《解密》示範了一種可能的樣本:在傳統類型中加入奇幻元素,調動一切資金和資源,嘗試對標好萊塢大片的極致視效創作,提升工業水平。

無論是烏爾善還是陳思誠,都身處導演創作生涯的黃金階段,有了相當的資金、資源、人脈、和創作經驗積累,都不甘於固步自守,不斷嘗試類型煥新,這對於電影產業的創新,工業升級來說,是一件好事,而從創作者與市場的適配度、單個項目ROI來說,或許還需要再思考。

視效奇觀是錦上添花,故事則是根本和基石。如何將流失的年輕觀衆拉回影院?答案可能不是“視效”“特效”,而是一些更深層次而抽象的答案,比如,對年輕人的理解共鳴程度,以及,內容如何將這份理解“再編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