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業務收入腰斬 華蘭生物業績遭“滑鐵盧”
本報記者 陳婷 趙毅 深圳報道
“公司目前已按照2025年流感疫苗生產計劃組織正常的生產,疫苗行業能否回暖會受到市場供求關係、廠商競爭格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4月16日,華蘭生物(002007.SZ)管理層在業績會上就投資者關於疫苗業務能否在2025年回暖的問題如此答覆道。
華蘭生物主要從事血液製品、疫苗、基因工程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業務包括血液製品、疫苗製品、創新藥和生物類似藥研發及生產,其控股子公司華蘭疫苗(301207.SZ)是國內目前規模最大的流感疫苗生產基地。
年報顯示,2024年,華蘭生物營收約43.79億元,同比下降18.02%,淨利潤約10.88億元,同比下降26.57%,爲近五年來最大降幅。報告期內,公司疫苗業務營收約11.17億元,同比下降53.54%,其中流感疫苗收入約10.73億元,同比下降55.34%;血液製品業務營收約32.46億元,同比增長10.91%,核心產品人血白蛋白、靜注丙球收入均同比增長。
據華蘭疫苗方面進一步披露,過去一年,國內多種人用疫苗產品價格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公司結合市場情況於2024年6月對四價流感疫苗產品的價格下調30%左右;受民衆疫苗接種率變動、疫苗市場需求下滑等多重因素影響,2024年公司流感疫苗的銷售情況不及預期。
針對疫苗業務今年的生產、銷售安排以及研發投入計劃等相關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分別致電致函華蘭疫苗、華蘭生物方面。華蘭生物方面表示:“暫不接受採訪。”華蘭疫苗方面稱採訪函收悉,但截至發稿未作相關回應。
競爭白熱化
4月14日,今年全國首個流感疫苗招標項目公佈中標結果。深圳政府採購網顯示,華蘭疫苗中標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深圳市衛生檢驗中心、深圳市預防醫學研究所)深圳市60歲及以上人羣流感疫苗接種項目,其將供應15萬支三價流感疫苗,價格爲10元/支。
自去年以來,流感疫苗價格顯著下行,10元/支左右的中標價並不少見,三價疫苗的報價曾低至6.5元/支,四價疫苗的報價亦曾降至百元以內。
據華蘭疫苗方面披露,2024年,國內多家人用疫苗企業的多款產品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降價情況,多家疫苗行業上市發佈的2024年度業績預告普遍顯示業績下滑超50%。公司業績波動與行業整體趨勢基本一致。
2024年,華蘭疫苗營收約11.28億元,同比下降53.21%,淨利潤約2.06億元,同比下降76.1%,扣非淨利潤約1.2億元,同比下降84.12%。其中,疫苗製品收入約11.23億元,同比下降53.34%,毛利率爲81.54%,同比下降6.7%。報告期內,公司疫苗製品銷售量同比下降26.58%至1424.2萬支,生產量同比下降16.74%至2111.32萬支,庫存量同比下降21.7%至481.19萬支。
目前,華蘭疫苗主要以四價流感疫苗銷售爲主,但在去年6月,公司宣佈下調四價流感疫苗價格。其中,兩款成人劑型產品價格分別調整至88/支(預充式0.5mL/支)、85元/瓶(西林瓶0.5mL/瓶),兒童劑型產品價格降至128元/支(預充式0.25mL/支)。華蘭疫苗方面表示,價格調整預計對公司四價流感疫苗銷售收入產生不利影響。從長遠來看,價格降低有利於刺激流感疫苗市場需求的增長,進一步提升流感疫苗接種率,擴大市場規模,帶來以價換量的市場機遇。
對於今年流感疫苗價格是否將繼續下調的問題,華蘭疫苗方面表示,公司將根據2025年流感疫苗市場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生產計劃和銷售策略,流感疫苗價格會受到市場供求關係、廠商競爭格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是否會發生變化尚存在不確定性。
業績波動大
疫苗子公司業績“失速”也拖累了華蘭生物。
多年來,血液製品是華蘭生物最大的營收來源,但近五年,公司業績隨着疫苗業務的營收表現出現大幅波動。
Wind數據顯示,2020年,華蘭生物淨利潤同比增長25.68%至16.13億元,當年公司疫苗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32.07%;2021年—2022年,公司淨利潤同比分別下降19.48%、17.14%,對應期間內,疫苗業務收入同比分別下降24.63%、0.39%;2023年,華蘭生物淨利潤同比增長37.66%,當年疫苗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2.19%。直至2024年,公司疫苗業務收入“腰斬”,華蘭生物錄得近五年最大業績降幅。
相較於疫苗業務高達80%以上的毛利率,華蘭生物的血液製品業務近年毛利率在50%左右,該業務長期依賴採漿量的增長。
年報顯示,2024年,華蘭生物建成4個新漿站,均取得采漿許可證並開始採漿;公司獲批在重慶市豐都縣設置新建單採血漿站。報告期內,公司採漿量共計1586.37噸,同比增長18.18%。
近年來,華蘭生物以血液製品爲依託,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除了2005年成立華蘭疫苗之外,華蘭生物於2013年成立華蘭基因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蘭基因”),開展創新藥和生物類似藥的研發、生產。
據華蘭生物方面披露,華蘭基因先後有10個單抗品種取得臨牀試驗批件,正在按計劃開展或準備進入臨牀試驗,貝伐珠單抗已經獲批正式生產和銷售。華蘭生物方面表示,今年一季度,華蘭基因已產生收入,但該公司未在華蘭生物合併報表範圍。
(編輯:曹學平 審覈:童海華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