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脈陽光納入恆生綜合指數,解碼醫療AI產業化的“標準密碼”
上週五,恆生指數公司公佈最新季檢結果,其中一脈陽光(02522)獲納入恆生綜合指數成份股,所有變動將於2025年3月7日(星期五)收市後實施並於2025年3月10日(星期一)起生效。據中信證券研報估算,一脈陽光有可能被納入港股通,因其滿足了包括市值、流動性和上市時間等在內的一系列標準。
此前,一脈陽光(02522.HK)宣佈與醫療AI領軍企業訊飛醫療(02506.HK)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宣佈將在基層智慧醫療、區域醫療數據平臺建設、AI診斷大模型研發等五大領域展開深度合作。本次合作中,雙方將依託各自資源優勢,圍繞優勢區域聯合市場開發、優勢產品與業務模式合作、創新投資模式探索、共建區域醫療可信數據空間、醫療大模型及醫學影像AI診斷大模型合作研發、智能化健康管理業務探索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加速優質醫療資源普惠化進程。
戰略合作:一脈與訊飛簽約,醫學影像垂直產業AI佈局提速
據悉,此次合作雙方都是在各自領域的標杆企業。
一脈陽光集團由多名行業精英於2014年投資創建,是一家專業從事醫學影像中心投資運營、醫學影像雲平臺技術開發、醫學影像人才培養和醫學影像產業鏈服務的影像醫院集團。一脈陽光積極響應國家醫改號召、發展影像分級診療,切實服務基層百姓就醫,始終以“醫學影像服務”爲核心,堅持科技創新和模式創新,打造醫學影像全產業鏈服務平臺,服務整個醫學影像行業。
作爲中國領先的醫學影像專科醫療集團,一脈陽光以卓越的服務和創新的解決方案在第三方醫學影像中心行業中佔據着領先地位,醫學影像中心網點、設備數量、執業影像醫生註冊數量、日均檢查量及患者支付費用等方面排名第一,並於2024年6月在香港主板上市(2522.HK),併成爲中國醫學影像服務第一股。隨着中國第三方醫學影像中心市場的快速發展,一脈陽光憑藉其多元化的影像服務及價值鏈管理能力,爲整個行業樹立了標杆。
而作爲中國智慧醫療領域的標杆企業,訊飛醫療自成立伊始,始終致力於將領先的AI技術與醫療場景深度融合,推動醫療服務的智能化升級。公司基於自主研發的大模型搭建了全棧智慧醫療生態,形成了涵蓋基層醫療機構服務、醫院服務、患者服務、區域管理平臺解決方案等四大模塊的完整體系,實現從健康風險預警、早篩、輔助診斷及治療以及治療效果評估、診後管理與慢病管理的多種醫療服務。
訊飛醫療總裁陶曉東在簽約儀式上表示,一脈陽光從基層影像服務切入的發展路徑,與訊飛醫療以智醫助理賦能基層醫療爲起點、逐步拓展智慧醫療版圖的戰略高度契合,爲此次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當前,醫療體系的複雜性需要綜合解決方案,雙方的合作既能依託區域試點實現“1+1>2”的效能躍升,又能通過技術、場景、數據的閉環,打造可推廣、可複製的智慧醫療範式。這是時代賦予的機遇,更是產業升級的必然。
面對千億元級的智慧醫療市場,陶曉東強調:“我們正站在醫療AI改革的拐點。通過大模型技術,不僅能實現診療效率和醫療質量的大幅提升,更將重構醫療服務供給模式。憑藉雙方高度契合的價值觀、戰略眼光與未來規劃,將充分整合資源優勢,進一步拓展合作空間,實現多層級、多角度的互利共贏。”
強強聯合:破解基層醫療痛點,共建區域醫療可信數據空間
當前,我國基層醫療機構仍面臨優質醫療資源短缺、診斷能力不足等挑戰。通過此次合作雙方的強強聯合,有望破解基層醫療痛點。
據統計,全國約70%的基層醫院缺乏專業影像診斷設備,患者跨區域就診率居高不下。作爲中國智慧醫療領域的標杆企業,訊飛醫療自成立伊始,始終致力於將領先的 AI 技術與醫療場景深度融合,推動醫療服務的智能化升級。一脈陽光也將依託其覆蓋全國17個省份59個縣級行政區的百餘家影像中心網絡、日均超2.5萬檢查人次的影像檢查服務能力,與訊飛醫療領先的AI技術深度融合,爲基層醫療注入“智慧基因”。
醫療數據的孤島化與安全性問題長期制約行業升級。對此,雙方宣佈共同打造“區域醫療可信數據空間”,構建醫療數據共享與應用的基礎設施。在區域醫療可信數據空間的建設和運營方面,雙方將結合一脈陽光在醫學影像數據管理方面的經驗與訊飛醫療在AI技術和數據安全領域的技術優勢,共同打造可複製、可推廣的商業模式。通過區域醫療可信數據空間的建設,雙方將推動醫療數據的互聯互通,爲精準醫療、疾病預測和臨牀研究提供數據支持。
本次雙方合作的重頭戲在於聯合研發的醫療AI核心模型:醫療垂類認知大模型。該模型將整合百萬級醫學文獻與臨牀病例,構建動態知識圖譜,支持智能問診、臨牀決策輔助等功能,覆蓋2000餘種常見病診療場景。醫療垂類認知大模型將涵蓋醫學知識圖譜、臨牀決策支持、智能問診等功能,爲醫生提供全方位的智能輔助工具。醫學影像AI診斷大模型則專注於影像數據的智能分析,涵蓋放射影像、病理影像、超聲影像等多個領域,提升影像診斷的效率和準確性。
此外,一脈陽光孵化的企業影禾醫脈近期也重磅發佈了自研的“影禾覓芽™”醫學影像L0基座模型,該模型作爲全球領先的可擴展、跨模態醫學影像視覺基座模型,能夠精準處理 CT、MR、X 線、US、核醫學等多種模態的醫學影像數據,並能夠支持從影像採集到診斷報告生成的全過程。該基座模型基於大規模標準數據集,進行多模態 / 部位組合的自監督訓練,具備全影像級別的特徵提取能力,可爲下游任務提供堅實支持,並針對不同模態不同部位的醫學影像進行有效分析,提取關鍵特徵,爲後續的診斷、治療等任務提供重要依據。
需要強調的是,此次合作並非一脈陽光首次佈局生態聯盟。2024年9月23日,一脈陽光與上海影禾醫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影禾醫脈”)、華爲雲計算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爲雲”)在中國深圳簽署全面合作協議,三方共同立足醫學影像,利用數據科技實現智能應用,加深在智慧醫療、醫學大數據基建和人工智能前沿領域的緊密合作。其中,影禾醫脈爲一脈陽光的參股企業,針對影像就診鏈條中的細節找到AI應用和研發的切入點,創新建立更適用於現實實用場景的AI大模型,在醫療數字化轉型方面具備先發優勢。
從單點技術合作到生態聯盟構建,一脈陽光的戰略路徑清晰可見:以標準化數據爲紐帶,串聯起產業鏈上下游的參與者,形成醫療AI產業化的“基礎設施網絡”。
政策破局:醫保影像雲索引發布,數據共享標準化加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戰略合作的背景,是國家層面對醫療數據標準化的強力推進。
隨着醫學影像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醫學影像檢查項目的數量和種類不斷增加,對醫學影像檢查項目的標準化、規範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國內尚無統一的影像檢查項目名稱規範或標準,使得醫療資源的共享和醫療數據互聯互通難以實現。
鑑於此,2024年2月,國家醫療保障局發佈《關於擬實施“醫保影像雲索引”的公告》,首次以統一編碼體系打通醫療影像數據的跨機構流通壁壘。該索引通過患者身份、醫療機構、檢查部位、醫用設備、時間戳五大代碼構建唯一標識符,旨在解決醫療影像數據“同源不同名”的痼疾。
國家醫保局表示,索引的推出將有效減少患者因跨機構就診而進行的重複檢查,減輕患者的經濟、時間負擔。同時,通過影像信息的雲端存儲與共享,醫療機構可以更高效地獲取患者的檢查結果,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效率。國家醫保局表示,未來將繼續推進醫保影像雲的廣泛應用,確保更多患者能夠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
《“醫保影像雲索引”方案》主要內容顯示,第1、2、5部分代碼信息已有相對應的數據庫,各地可直接調用;而第3部分檢查部位代碼和第4部分醫保醫用設備代碼則需要先採用或制定標準,並建成和維護數據庫後才能使用。
“醫保影像雲索引的本質是建立數據流通的‘交通規則’。”相關醫療信息化專家指出,“誰能制定標準,誰就掌握了數據要素市場化的話語權。”據測算,標準化數據體系可使醫療AI模型訓練效率提升30%以上,同時降低跨機構協作成本約60%。政策紅利與產業需求的共振,正在催生一場醫療數據標準化的“卡位戰”。
先行者突圍:一脈陽光十年磨劍,推動行業標準化發展
在這場標準化的競逐中,一脈陽光已悄然構建起護城河。
在醫療AI領域,結構化數據的高標準清洗和標註是關鍵前提,影像檢查部位作爲影像數據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檢查名稱的標準規範得到了國家的充分重視。一脈陽光一直以來響應國家高質量發展的號召,在醫學影像中心領域深耕數年也深知數據的巨大價值,積極組建標準化團隊開展《醫學影像檢查項目名稱及編碼標準》制定工作並出臺相關企業標準。
2021年,一脈陽光聯合人民衛生出版社啓動《醫學影像檢查項目名稱及編碼標準》的編制工作。自2021年1月始,一脈陽光組建標準化團隊開展《醫學影像檢查項目名稱及編碼標準》制定工作,並在集團內獨立中心落地運行;2022年3月作爲集團的“一號工程”全面推行數據標準,並在此基礎上建立集團數據中臺和數據分析評價系統;經過集團內、外標準化委員會專家共同努力,標準經歷了不斷的打磨完善和升級迭代。
爲提高標準質量,更好地發揮標準作用,一脈陽光將2023年7月完成的《醫學影像檢查項目名稱及編碼標準》版本委託人民衛生出版社下屬人衛研究院對該標準開展標準評審工作。項目組歷時三年,調研全國2000餘家醫療機構,收集超10萬條檢查項目命名數據,最終於 2024年1月1日,一脈陽光影像醫院集團《醫學影像檢查項目名稱及編碼標準》企業標準正式發佈。
作爲推薦性標準,一脈陽光《醫學影像檢查項目名稱及編碼標準》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 1 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和《衛生健康標準編寫指南》的規定進行編制。
標準內容適用於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學影像檢查服務、進行衛生健康信息統計與分析、醫學影像相關軟硬件開發等。一脈陽光《醫學影像檢查項目名稱及編碼標準》將在集團內全面試行、校準驗證,爲下一步建設高質量標準、服務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未來圖景:標準即戰略資源,生態即未來戰場
隨着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醫療AI產業正經歷價值鏈條的重構。
“醫學影像AI的產業化必須跨越數據標準化的鴻溝。一脈陽光與訊飛的合作不僅是技術互補,更是生態能力的疊加——他們的大模型需要高質量數據,一脈陽光的標準體系需要算法賦能。 這種‘標準+生態’的協同模式,或將成爲行業範式變革的催化劑。”業內人士指出。
行業分析認爲,此次合作標誌着醫療AI產業從單一技術競爭轉向“標準+生態”的協同競爭模式。
作爲第三方醫學影像服務龍頭,一脈陽光憑藉其前瞻性的戰略佈局,一直引領行業發展。
一直以來,一脈陽光持續投入並開發了一脈雲平臺,一脈雲平臺不僅爲公司自身的影像中心服務業務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還爲整個行業的信息化管理和數據驅動運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自2018年起,一脈雲服務開始商業化運作,並向整個中國醫學影像行業提供服務。
當前AI+雲影像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而一脈陽光有着數據基數和結構化數據;結合場景化應用,更好地進行展開。
事實上,在數據驅動的時代,AI技術的每一次飛躍都離不開海量、高質量數據的支撐。特別是在醫學影像領域,數據的價值更是被無限放大,成爲推動智慧影像AI基礎設施發展的基石。從“中國醫學影像服務第一股”的一脈陽光近期動態來看,公司接連與訊飛醫療、聯仁健康、華爲雲、影禾醫脈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由高質量數據原點出發佈局相關產業,探索數據要素創新服務模式,推進數字應用落地和影像服務產業創新升級。
“未來的競爭不再是單一技術的比拼,而是標準生態的較量。一脈陽光與訊飛的合作,能夠觸達最深層的標準化數據資源,這是打造醫療AI超級應用的關鍵。”業內專家指出。另有相關分析機構預測,到2028年,中國醫療AI市場規模將突破2000億元,其中基於標準化數據的服務佔比將超過60%。
當一脈陽光與訊飛醫療握手的瞬間,中國醫療AI產業悄然邁入新紀元。這場合作的深層意義在於揭示了一個行業真理:在數據要素時代,標準制定權是比算法更稀缺的戰略資源。一脈陽光通過十年深耕,將企業標準升格爲行業事實標準,再借政策東風將其嵌入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完成了一場教科書級的產業卡位。
而訊飛醫療的入局,則標誌着生態聚合的加速——當標準化數據遇上頂尖算法,醫療AI的產業化終於突破“實驗室到臨牀”的死亡谷。未來,那些掌握數據主權、構建開放生態的企業,將主導醫療AI價值鏈的分配。這場“標準+生態”的變革,不僅關乎商業競爭,更將重塑14億人的健康未來。加之一脈陽光獲納入恆生綜合指數,不僅反映資本市場對公司業務表現及價值的高度認可,將有助擴大公司股東基礎並增加其股份交易的流通性,從而提高公司在資本市場的投資價值及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