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險市場觀察:衆民保中高端產品熱銷,發力“非標體”或可破局同質化競爭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孫詩卉 上海報道

近日,一款中高端醫療險橫空出世,引發了一場意料之外的銷售熱潮。

多位保險經紀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現在最好賣的產品就是衆安保險的衆民保中高端醫療險”。雖然,此前衆民保系列就以免健康告知、普惠性質等差異化特徵備受市場關注,但這款中高端醫療險卻在此基礎上取得了更好的效果。“賣得動”是保險經紀人們對這款產品最多的評價。

“賣得動”背後有何邏輯?

梳理衆民保的發展路徑,2022年底,衆安保險推出了第一款衆民保普惠百萬醫療險,其主要特徵在於免健康告知,既往症可賠,並首次將免賠額降到1萬元。

彼時,這種針對非標體可投的百萬醫療險產品並不多見,業內甚至認爲這款產品的部分特性有着惠民保的影子。這款產品一經推出,就成爲非標體人羣的首選,填補了“無保可投”人羣在惠民保之外的商業醫療險選擇空白。

2024年6月,衆安保險對衆民保產品進行了迭代,推出了衆民保百萬醫療險。在普惠版的基礎上,將賠付比例上升到100%,投保年齡範圍也放寬至30天到105週歲。

2025年,衆安保險開始規劃打造衆民保產品的IP矩陣,打造了衆民保中高端醫療險產品,與衆民保百萬醫療形成產品錯位發展。

那麼,衆民保中高端醫療險爲什麼能夠受到市場熱捧呢?一位近日剛剛購買衆民保中高端醫療險的消費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我的父親此前因爲體檢報告有異常項,被一款百萬醫療險拒保,此後一直處於保障空白,此次衆民保中高端醫療險可以免健告,而且能夠享有比百萬醫療更好的保障的同時價格也並沒有貴很多,我就沒有過多猶豫就購買了。”

顯然,“免健康告知”“價格合適”“保障更好”是消費者選擇這款產品最直接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7月,國家醫保局發佈《關於印發按病組(DRG)和病種分值(DIP)付費2.0版分組方案並深入推進相關工作的通知》,隨着DRG/DIP 2.0版本的出臺,DRG/DIP改革進一步深入。DRG,即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將病人分入臨牀病症與資源消耗相似的診斷相關組,以組爲單位確定醫保支付標準。DIP,即按病種分值付費,利用大數據將疾病按照“疾病診斷+治療方式”組合作爲付費單位,根據每年應支付的醫保基金總額確定每個病種的付費標準。

在醫保“保基本”的定位上,業內認爲,DRG/DIP改革或催生特需醫療、康復等新市場需求。由於DRG/DIP對醫院的費用有一定約束,有經濟條件的患者會更傾向於選擇特需、國際部等更爲高端的醫療服務;同時醫院控制患者住院時長,院外康復的需求可能將增加。

由此,中高端醫療險需求在DRG/DIP改革背景下進一步增長。

而對於這款產品爲何能夠掀起銷售熱潮,衆安保險健康險事業部資深產品專家王順則表示,“我們這次比較有突破性的,我認爲是做到了零免賠”。

資料顯示,衆民保中高端醫療險0-2萬元50%賠付、2萬元以上100%賠付。對於“零免賠”,王順認爲,這是在前期衆民保產品運行的經驗基礎上來設計的,該設計能夠給帶病人羣提供的保障不弱於正常人羣的百萬醫療。“這次衆民保的中高端產品,能夠與百萬醫療險正面PK一下保障的範圍和責任的豐富度。”

“免健告”之下產品能否持續?

值得注意的是,“免健告”雖然對於消費者來說,簡化投保流程,讓既往症可保可賠。但對於保險公司來說,是否會導致突破賠付率假設,影響產品持續穩定則是業內人士更關注的問題。

對於這一問題,一位健康險相關人士認爲,衆民保產品在此前已經有了一定時間的產品運營經驗,保險公司內部也積累了一定的數據。另外,作爲一款已經擁有一定知名度的產品,在規模效應下,其利潤也更能得到保證。據瞭解,目前衆民保系列產品累計客戶已經達到數十萬人。

另外,一款商業醫療險要有可存續性,其商業性與普惠性必須達到平衡。與惠民保類型的產品不同,雖然同樣“免健康告知”,但商業醫療險的存續性相對於完全依靠大數法則的普惠保險來說還是能夠依靠更精準的產品設計來達到。

通過與業內人士的交流,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目前開放“既往症”投保以及“非標體”人羣投保的商業醫療險通常會根據不同的年齡或不同的既往症情況給出不同的保費,而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其產品的可持續性。

根據測算,30歲的消費者投保衆民保中高端醫療險價格在600元左右,而60歲左右的消費者投保衆民保中高端醫療險價格在3000元左右。

此外,雖然衆民保中高端產品爲0免賠,但也設置了2萬元以下,50%的賠償比例,並非全額賠付,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控制了因低門檻帶來的高賠付壓力。另外,衆安中高端醫療險僅限重疾進入特需部,且並未開放過多的昂貴私立醫院。與一般中高端醫療險產品相比做了一定的減法,但是保留了一定的中端要素,與百萬醫療產品做了一定區隔。

對於產品的設計,王順則強調了數據積累的作用。他表示,衆安已經有近四年在衆民保方面的數據迭代和積累的過程,這些數據是他們做創新最基本的資產。

“當然我們不能說衆民保中高端能夠避免所有的風險,但是任何的創新都伴隨着風險,衆安是一家有自己創新基因的公司,不管是百萬醫療的領域,還是現在我們做的非標體醫療險的領域,我們覺得在我們適度承受的範圍內去創新,是我們持續的追求。”他說道。

根據麥肯錫測算,中國老年人和帶病人羣的醫療支出在總醫療支出中佔比高達60%,但這部分人羣的商保保費在商保總保費的佔比僅約5%。值得欣喜的是,記者觀察到,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健康險公司開始發力非標體領域,致力於開發更多非標體可投可保的產品,隨着更多“衆民保”系列產品的加入,或可破解我國醫療險同質化問題,也給各大健康險公司提供更多開放性的產品設計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