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財報出爐 行業週期下實現韌性增長
本報記者 於海霞 孫吉正 北京報道
4月29日,伊利股份(600887.SH)發佈2024年年報及2025年一季報。財報顯示,2024年,伊利實現營業總收入1157.80億元,剔除商譽減值後淨利潤115.39億元,增長12.2%。
2025年一季度,伊利實現營業總收入330.18億元,同比增長1.35%,扣非歸母淨利46.29億元,同比增長24.19%,經營業績雙增。其中,液體乳、冷飲業務營收分別爲196.40億元、41.05億元,均穩居行業第一;奶粉及奶製品業務表現亮眼,實現營收88.13億元,同比增長18.65%。
透過這份“量質雙優”的業績可以看到,在此背後既有核心業務的韌性支撐,也暗含行業週期與消費轉型下的深層挑戰。《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從財務數據到戰略佈局,伊利的增長邏輯正在經歷結構性調整,其“全品類+全球化+技術驅動”的戰略框架能否持續釋放動能,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
記者注意到,伊利2023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261.79億元,同比增長2.44%。對比來看,2024年全年營收增速放緩,但伊利通過成本優化與高端化策略實現了毛利率提升131%至34.03%,經營現金流淨額同比增長18.86%至217.4億元。
此外,2025年一季度,公司降本增效成效顯著,銷售費用率同比降低152%至16.9%,管理費用率下降至3.86%,推動淨利率提升至9%左右。高分紅與回購計劃進一步強化股東信心——全年擬現金分紅77.26億元,疊加20億元回購,股東回報佔利潤比例達100.4%,上市以來累計分紅508億元,創中國乳業紀錄。
從業務層面來看,伊利業務矩陣的“三梯隊”結構(液體乳+冷飲、奶粉+奶酪、健康飲品+海外市場)在2024年呈現顯著分化。
作爲基本盤的液態奶營收750.03億元,常溫白奶市佔率第一,低溫酸奶份額提升1.3%,但上半年營收同比下滑19.61%,暴露出消費降級對大衆品類的衝擊。
反觀第二梯隊的奶粉及奶製品業務營收296.75億元,同比增長7.53%,成爲核心增長引擎:金領冠嬰幼兒奶粉雙位數增長,成人奶粉連續十年市佔率第一,佳貝艾特羊奶粉全球銷量領先,奶酪2B業務增速超20%,驗證了高端化與細分市場策略的有效性。
第三梯隊的海外業務雖冷飲增長13%、嬰配粉增長68%,但佔比不足10%,非乳業務(如水飲、牛肉)仍處培育期。
據2024年年報披露,2025年伊利股份計劃實現營業總收入1190億元,利潤總額126億元,與2024年相比,分別同比提升2.8%、24.4%。
對此,伊利2025年戰略將聚焦兩大方向:功能性營養與乳深加工。但不容忽視的是,伊利的增長韌性仍面臨多重考驗。
首先,在消費端,新生兒數量下滑制約嬰配粉需求,而成人奶粉需應對銀髮經濟中精準營養需求的升級。其次,在成本端,原奶供應過剩導致零售價承壓。再次,從競爭層面來看,飛鶴、君樂寶在奶粉研發投入與渠道下沉速度上的優勢,可能稀釋伊利的市場份額。最後,海外市場雖增速亮眼,但地緣政治與關稅風險可能延緩全球化進程。
業內人士認爲,從短期來看,伊利的奶粉業務與成本管控足以支撐業績韌性;長期而言,其能否在研發投入、海外擴張與ESG實踐中構建更深的護城河,將決定“全球乳業第一”目標的實現路徑。
(編輯:於海霞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