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渡就業列車”開到家門口 幫助4萬多人找到工作
原標題:“義渡就業列車”開到家門口(主題)
幫助4萬多人找到工作(副題)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黃喬
2月20日,記者從大渡口區人力社保局獲悉,前不久,該區打造的公共就業服務品牌“義渡就業列車”迭代升級2.0版——“列車”新增義渡壹秋堂巾幗非遺工坊、潤邦·彩虹家園殘疾人就業基地兩節“就業車廂”,把多元化的就業服務送到百姓“家門口”。
開闢就業新陣地
在潤邦·彩虹家園殘疾人就業基地,119名殘疾人在這裡從事數據標註、手工編織、新媒體運營及非遺剪紙等工作。37歲的殷紅和丈夫汪翔就是基地員工。
“工作前需要培訓,我老公是重慶郵電大學畢業的,在基地做數據標註工作,上手特別快。”殷紅介紹,沒多久,丈夫就當上了主管,收入也從最初的兩三千元增加到7000多元。而且基地離家近,坐車只需10分鐘,她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小孩了。
該就業基地已累計開展技能培訓663人次,幫助500餘人次實現就業。
接下來,基地還將引進咖啡師培訓、手語直播和語言直播項目,爲殘疾人提供更多就業選擇和發展機會。
居家“寶媽”如何增收
離潤邦·彩虹家園殘疾人就業基地不遠的一棟小樓裡,十幾名婦女在老師的指導下,正忙着編織製作結繩手工品。
這裡是義渡壹秋堂巾幗非遺工坊,通過“培訓+訂單+研學+運營”的模式,結合夏布、結繩、扎染等非遺製作技藝,帶動轄區寶媽、大齡失業等居家婦女及殘疾人靈活就業增收。
“平時娃兒去上學了,我就來工坊做做手工。”“寶媽”王曉豔就是其中的一員,她說,這樣一來,既不耽誤照顧孩子,還能多一些收入,兩全其美。
截至目前,工坊面向轄區居民共計開展專業及公益非遺技能培訓22場,覆蓋轄區婦女300餘人,帶動30餘名婦女靈活就業,人均月增收1000元,創造產值25萬元。
未來還要增加“車廂”
一節節就業“車廂”,讓更多的老百姓實現了“就業夢”。
據統計,自2022年開通以來,“義渡就業列車”已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會44場,提供了招聘崗位4.6萬個。同時,還建成了141個就業創業服務站點,“15+5”人社服務點覆蓋率達到了100%,累計帶動就業4.1萬人。
“未來,‘義渡就業列車’還要增加‘車廂’。”大渡口區人力社保局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抓住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工作的發力點,不斷深化“義渡就業列車”服務品牌,切實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質效。
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