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老人血汗錢,一邊是企業生死線重慶涪陵:精準“解題”打破欠薪維權困境

原標題:一邊是老人血汗錢,一邊是企業生死線重慶涪陵:精準“解題”打破欠薪維權困境

入夏,重慶市涪陵區清溪鎮,蟬鳴聲聲。老劉家堂屋裡,某建材公司負責人將一個厚實的信封鄭重地交給老劉,真誠地說:“老哥,這是約定分期的最後一筆,拖了這麼久,實在對不住!”老劉摩挲着信封沒說話,只是那緊鎖了一年多的眉頭終於緩緩展開。

時間撥回到2024年6月。這天,涪陵區人社局的服務大廳裡,來了一羣特殊的訪客。老劉等11名老人站在大廳內,顯得有些侷促不安,看見涪陵區檢察院設立的“服務站”字牌後,小心翼翼地挪步上前。

“老人家,有啥難處?坐下慢慢說……”接待他們的檢察官瞿張莉溫柔地說道。老人們放鬆下來後,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講起他們的遭遇:2021年至2022年,老劉等11人承接了某建材公司的壘砌堡坎、鑿地坪等勞務工程。工程結束時,一張結算單上清晰地寫着:欠付11人勞務費9.8萬餘元。然而,在2023年3月老劉等人收到4萬元後,剩餘的錢,便如同石沉大海一般。

在隨後的案情分析會上,瞿張莉表示:“錢雖不多,可都是老人們的血汗錢。他們舉證難、應訴難,他們的情況符合檢察機關支持起訴的條件。”隨着調查的深入,深層癥結浮出水面:建材公司因經營不善,不僅拖欠着老劉等人的工錢,還深陷多個未履行的執行案件和待繳的行政罰款旋渦中。廠區裡,50多名員工的臉上寫滿了擔憂。

“支持起訴是手段,解決問題纔是目的。一紙訴狀遞上去容易,可萬一贏了官司拿不到錢,老人們的心就徹底涼了。企業也可能因此垮掉,導致更多人失去保障。”瞿張莉認爲,這起案件既關乎民生,又涉及企業,需要更精細的解法。

2024年6月,一場聽證會在涪陵區檢察院舉行。建材公司負責人誠懇地說:“拖欠勞務費,是我們不對,但眼下企業確實困難,請大家多擔待。”老劉代表工友們迴應道:“曉得你們不容易,只要這次說話作數就行。”檢察官在中間穿針引線,引導雙方換位思考。最終,雙方達成和解協議:建材公司當場支付1.2萬餘元,結清了6人的勞務報酬,其餘5人的將分期支付。

爲確保建材公司後續能夠按期履約,涪陵區檢察院通過支持起訴,幫助工友們獲得了司法確認書。

案子結了,檢察官的思考卻在延續:像老劉等人遭遇的維權困境並非孤例。如何構建更有效的機制預防欠薪發生?很快,涪陵區檢察院打出一套“組合拳”:與該區人社局、司法局攜手,建立信息共享、協作配合的“綠色通道”;協調區人社局邀請區法院共同入駐服務站,打造“人社+檢察+法院”的“一站式”解紛平臺。截至今年6月,這張合力築起的“防護網”已爲160餘名勞動者追回欠薪280餘萬元。

記者瞭解到,就在上個月,一通電話打進了涪陵區檢察院。建材公司負責人告訴承辦檢察官:“公司緩過來了!最後一筆錢,我們想提前給老劉他們結清!”這個好消息讓檢察官倍感振奮,他們立即聯繫老劉,很快便出現了文章開頭那個溫馨的場面。(張博 舒靜婷 王語嫣)

來源:檢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