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企業涅槃重生 養老權益保障升級
□蘇報記者 王小兵 實習生 鞠楠 蘇報通訊員 江錄夢 徐鑫
最近,常熟市人民法院“對症下藥”,靈活運用“預重整+重整”模式,助力一本地知名企業在遭遇困境後實現“涅槃重生”,不僅保障了在這片土地上康養的數百名老人的養老權益,更助力常熟市養老保護產業邁上新臺階,實現“老有所養”與“優化營商環境”的美美與共,在銀髮經濟這一新質生產力的豐厚沃土上奉獻司法力量。
困境:企業“資不抵債”,養老產業面臨衝擊
某公司成立於2002年,註冊資本達上千萬元,其佔地20餘畝,廠房面積達3700平方米。該公司超過一半的廠房出租給某護理院開展養老服務產業,高峰期曾居住500多名老人,該護理院一度成爲蘇州地區養老重點企業。因該公司原股東對外擔保引發債務危機,公司資金鍊斷裂,多次被法院執行,陷入“資不抵債”的困境。
經過常熟法院執行查控分析,該公司名下已沒有可供執行的動產,若繼續執行,只得拍賣該公司名下的廠房等不動產。但是,該公司名下一半以上的廠房存在租賃關係且尚有數百名老人在此處康養,若直接拍賣處置將會使得這些老人無處安身。法院執行也因此陷入兩難境地。
破局:法院“預重整+重整”,精準化解危機
常熟法院細緻梳理該公司全部執行案件,約談債權人、債務人,充分告知各方該公司所在廠房處有數百名老人居住康養,直接採取拍賣等執行措施不利於老人權益保護,更易引發羣體性衝突。
與此同時,某護理院作爲常熟養老重點企業,該公司的重整價值巨大,及時吸納資金延續租賃關係並引導養老產業轉型升級,是平衡保護各方權益的“最優解”。
經過法院細緻的釋法明理,債權人充分理解該公司的預重整價值並積極申請將某公司進入預重整程序。
法院在收到債權人的預重整申請後快速審查,迅即決定該公司進入預重整程序,爲該公司的危機處理尋求平穩過渡期。
預重整期間,常熟法院指導管理人在招募投資人時全面披露債務人情況,並重點披露債務人租賃關係、有數百名老人在此護理的現實情況,優先考慮願意維持與某護理院延續租賃關係的投資人,切實保障護理院老人的合法權益。
在有意向投資人承諾後,常熟法院構建公開招募和非公開談判相結合的投資人招募機制,根據債務人資產評估和企業負債情況,與投資人多輪磋商報價,最終投資人以8000萬元的高價開展投資並同意續租,實現普通債權清償比例高達82.36%,老人的康養問題也得到了解決。
新生:智慧養老轉型,實現多方共贏
在重整過程中,常熟法院驚喜發現,投資人某科技發展公司經營範圍爲社區養老、護理機構服務等項目,該公司深耕智慧養老轉型升級,且其表示取得該公司股權後,將與某護理院開展深度合作,優化配套設施和服務。
法院在尊重債務人和投資人意願的基礎上,細化指導管理人爲該公司量身定製預重整方案,積極協助投資人獲取銀行貸款推動養老設施更新,共同打造更爲成熟完善的養老產業鏈。最終預重整方案獲得出資人和債權人組全票表決通過。目前,重整方案順利實施,屬地村委會對該地塊上養老服務產業也密切關注,爲老人護理的同時提供種植蔬菜基地,全方位提升養老服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