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談房地產業未來:從“賣空間”到“賦能產業”共成長
中新網海南陵水8月14日電(記者 王子謙)2025博鰲房地產論壇13日在海南陵水舉辦,業內人士聚焦行業轉型與跨界融合,熱議未來發展之路。
房地產行業在加快自身轉型同時,與其他產業的融合正穿透壁壘,成爲商業新趨勢。“房地產企業轉型過程中一定要認清企業的優勢。”中國商業聯合會購物中心分會副會長兼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蔡雲認爲,當開發企業進入資金密集階段,會想把資金放到多個籃子裡,比如商業地產、產業地產等,但這需要有資源性優勢助推轉型。
蔡雲進而表示,房地產企業除了緊守着現有資源和資金外,還要打通行業,將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機構去做,認清自身優勢和劣勢,做到互贏與融合。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理事葛培健提醒,當前產業地產出現了內卷現象,無效的、同質化的低層次競爭消耗了資源,卻未能帶來真正的價值增量。對於產業地產的投資開發運營商而言,這不是一個“大而全”的時代,而是一個“小而精、深而透”的時代。
他認爲,產業地產未來發展將呈現“產業-科技-資本”的“新三角”模式。這種模式是對過去“土地財政-房地產驅動”的根本性轉變,其核心在於從“土地財政驅動”到“產業稅收驅動”,從“賣空間”到“賦能產業”,從“賺差價”到“共成長”。
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城鄉建設經濟系教授陳淮認爲,房地產發展的新模式,就是均衡發展的模式。具體來說就是補短板,實現產業鏈條上風險的均衡配置;調整城市結構,逐步實現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要讓市場和住房保障體系協調銜接、靈活過渡;建立供求關係的良性自我調節機制。
保利發展控股海南雲南區域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勇表示,房地產與其他行業融合的核心邏輯是要在整合的過程當中如何產生1+1>2,或者1×1>10的疊加效應,相互獲利。他舉例說,目前保利發展在海南的地產開發項目上,除了與華爲合作做智慧家外,也有和美團進行合作,打通最後100米。在三亞的一些房地產項目上,也在嘗試與優質醫療資源的互動與嫁接。
行業的跨界融合,需要有更大視野。低空經濟企業億航智能副總裁薛鵬談起低空經濟與房地產的關聯時說,低空經濟中飛行器“八分在地”,其城市內通勤、文旅觀光等場景需起降空間,這與房地產關聯密切。他透露,目前企業正與房企合作,在新型住宅裡探索做無人機的接收設施,能夠在陽臺方便地接收物資。另外,低空經濟飛行器的起降點作爲交通節點,也會衍生消費需求關聯商業地產。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