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磨牙不是小事! 醫師:恐與睡眠呼吸、口腔機能相關

▲廖奎如醫師(左4)、應曾子南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王君(右3)、執行長範思筠(右2)邀請來臺南演講,市長黃偉哲也特別到現場致意。(記者林東良翻攝)

記者林東良/臺南報導

許多長者出現肌肉痠痛、睡眠品質不佳、慢性疲勞、夜間磨牙與情緒起伏等困擾,臨牀觀察顯示,這些現象成因多元,可能與睡眠呼吸中止症(OSA)、呼吸習慣及口腔機能等因素相關,醫師提醒,應由專業醫師進行個別化評估,避免延誤健康。

享譽國際的牙科與醫療創新領袖廖奎如(Dr. Felix Liao)近日受曾子南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王君、執行長範思筠邀請回臺並至臺南演講,市長黃偉哲也親自到場致意。廖醫師出生於臺灣,16歲移民美國,結合工程與牙醫背景,長期關注睡眠、呼吸與口腔機能的交會點。他坦言,牙醫學院時曾被「爲何身體會磨損自己的牙齒?」這個問題困擾,也成爲他探索健康機制的起點。

廖奎如指出,夜間磨牙、晨起難清醒、頭頸肩背痠痛、顳齶關節不適(含卡住、聲響),甚至情緒起伏、專注力障礙(如憂鬱、焦慮、腦霧)等,都可能是身體釋放的警訊。背後原因可能涉及OSA、鼻/口呼吸習慣、口腔機能或生活型態。他提醒,出現相關症狀可先向睡眠醫學中心或牙科醫師諮詢,必要時進行跨專科合作。

廖醫師於2017年提出「Impaired Mouth Syndrome(口腔氣道缺陷症候羣)」臨牀框架,並非診斷,而是提醒醫師與病患關注口腔結構與睡眠、日間表現的關聯。他強調:「希望把好問題帶回臺灣,讓更多家庭更早理解口腔機能與整體健康的連結,並在專業評估下做出最適合的健康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