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差的少收管理費!吳清:督促基金公司從「重規模」向「重回報」轉變
吳清:基金業績差的必須少收管理費,督促基金公司從「重規模」向「重回報」轉變。(圖:shutterstock/達志)
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5月7日)舉行新聞發佈會,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中國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介紹「一攬子金融政策支持穩市場穩預期」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吳清表示,此次公募基金改革的重點主要有以下幾個突出:一是突出強化與投資者的利益綁定,重點是改革基金的運營模式,督促行業迴歸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本源;二是突出增強基金投資行爲的穩定性;三是突出提升服務投資者的能力;四是突出發展壯大權益類基金的工作導向。
吳清強調,優化主動權益基金收費的模式,業績差的必須少收管理費,通過浮動管理費的收取機制來扭轉基金公司旱澇保收的現象,同時把「業績是否跑贏了基準、投資者盈虧情況」等一些直接關乎投資者切身利益的指標,納入基金公司、基金經理的考覈體系,來督促基金公司從「重規模」向「重回報」來轉變。
此外,吳清表示,會提高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經理「用獎金跟投自己的產品」的比例要求,並要求適度延長鎖定期,讓這些關鍵的少數與投資者的利益更爲一致。
二是突出增強基金投資行爲的穩定性。針對基金風格漂移、貨不對板等問題,要求爲每支基金產品設定清晰的業績比較基準,以此作爲衡量產品真實業績的尺子,避免產品的投資行爲偏離它的名稱和定位,儘量確保投資者所見即所得。
同時,吳清進一步稱,圍繞鍛造長期投資的長板,來建立健全監管部門自律組織、評價機構、公司自身等一些全方位激勵約束機制,來督導基金公司全面實施長週期的考覈,明確三年以上的考覈權重不低於80%,來減少基金經理追漲殺跌的現象,來提高產品的長期收益。
三是突出提升服務投資者的能力。引導基金公司和基金銷售機構優化投資研究、產品設計、風險管理等資源的配置,來更好地爲投資者服務,抓緊出臺公募基金投資顧問管理的規定,促進規範發展,爲投資者提供合適的資產配置組合。同時,加快推出機構投資者直銷服務平臺,便利各類機構投資者參與基金投資。
四是突出發展壯大權益類基金的工作導向。權益類基金是公募基金能夠爲投資者提供一些創造獨特價值的工具的關鍵所在。2024年9月以來,權益類基金規模已從當時的7兆元(人民幣,下同),增長到現在的8.3兆元,增長了1.3兆元。
吳清預告,「下一步,我們還將加強監管引導,優化基金公司和基金銷售機構的分類評價機制,促進加大權益類基金髮行銷售的力度,積極地推動產品創新持續豐富,符合國家發展導向,更有利於爲投資者創造長期收益的指數基金和主動型的基金。」
吳清指出,在前期已經建立的股票ETF5個工作日快速註冊機制的基礎上,對於主動管理的權益類基金和符合一定權益投資比例要求的其他基金產品,也將進一步大幅提高註冊效率。相信隨着改革方案的落地實施,公募基金將更加突出投資人最佳利益導向,投資人的獲得感將會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