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圍比腿長、腹水達1萬毫升 他長年洗腎「生不如死」 太太捐腎獲新生
56歲的馮先生(左)今特別感謝她的太太捐出腎臟,幫助他重獲新生。記者陳雨鑫/攝影
56歲的馮先生是長年忙碌於家電業務的上班族,工作應酬不斷,父親與哥哥都因多囊腎病走上洗腎之路。馮先生有家族病史,卻直到身體出現疲倦、水腫時才意識到危機,初期透過低蛋白飲食成功延緩腎,維持8年,後續長年腹膜透析,但逐漸因爲雙側腎臟囊腫過大、腹水多達1萬毫升,腰圍一度超過腿長,最終透過腎臟移植重獲新生。
馮先生說,早在27歲那年,於健康檢查時就發現自己的血壓高達180至200毫米汞柱,但因工作繁忙未加重視,直到46歲,腎功能開始惡化,醫師提醒恐怕得準備透析,一年後,腎絲球過濾率(eGFR)從80掉到40,醫師再度建議洗腎,但他仍不願步上父親的後塵。他說,自己不想每天跑醫院,所以開始嚴格低蛋白飲食,靠飲食控制撐了8年。
然而,55歲那年,雙側腎臟腫大、腰圍明顯增粗,腹部如懷孕般隆起,他願意接受腹膜透析,希望能保有行動自由、不必天天回院。雖然腹壓過高,每次透析液只能注入600至800毫升,但他仍堅持靠腹膜透析「爭取時間和機會」。
爲降低腎囊腫體積、減輕壓迫,馮先生接受雙側腎動脈栓塞手術。手術後,太太主動提出配對捐腎的想法,經檢查確認可行,讓夫妻倆燃起新希望。今年3月,馮先生在雙和醫院成功完成活體腎臟移植手術,術後順利排尿、體重三小時內減少10公斤,腎功能逐漸恢復穩定。他今深情告白太太,是太太等於給了他第二次生命,不然每天深陷在洗腎的副作用,真的生不如死。
移植後,醫療團隊持續追蹤復健與免疫藥物調整,馮先生也學會更積極照顧自己,感謝醫療技術讓他從病痛中重獲新生。馮先生說,以前覺得命運不公平,但現在明白腹膜透析和移植,都是給自己機會的選擇。
衛福部雙和醫院李明哲表示,腎臟移植是終結透析的根本之道,2018年臺灣腎臟移植成功率高達92%,但現在卻是一腎難求。在臺灣,每位腎友平均等待腎臟移植時間超過5年,在等待期間的選擇能妥善保護殘餘腎功能的腹膜透析,對提升病友存活率至關重要,日本研究顯示若能成功移植,不但可擺脫透析,更能大幅降低照護費用與環境衝擊。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李明哲表示,在臺灣,每位腎友平均等待腎臟移植時間超過5年。記者陳雨鑫/攝影
56歲的馮先生過去的體內腹水高達1萬毫升。記者陳雨鑫/攝影
56歲的馮先生接受太太捐贈的腎臟後完成移植,如今已超過半年,認爲移植後猶如重獲新生。記者陳雨鑫/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