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人10大傷腎行爲「不只水喝太少」醫:不改恐洗腎
全臺灣慢性腎病人口已突破200萬,平均每8個成人就有1人罹病。(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全臺灣慢性腎病人口已突破200萬,平均每8位成人就有1人罹病。對此,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許多日常生活中的行爲,恐在不知不覺中傷害着腎臟,並列出了10項,其中像是使用錯誤的飲食容器、久坐不運動、高壓與熬夜、水喝太少等,呼籲務必要及早修正,以免走到洗腎的地步。
醫師洪永祥在《早安健康》YouTube頻道的影片中,盤點臺灣人常見的10大傷腎行爲,整理如下:
1、使用錯誤的飲食容器: 像是用塑膠袋裝熱湯、將不適合微波食品的容器放入微波爐加熱、使用美耐皿餐具等,都可能在高溫下釋放塑化劑等有害物質,長期接觸會損害腎臟健康,甚至引發腎衰竭。
2、錯誤的進補與保健品:很多人都熱衷進補,但若方式不當,反而會增加腎臟負擔,長期下來恐導致腎臟損傷。
3、久坐不運動: 只要每天坐超過6小時就算久坐,其會導致全身血液循環變差、代謝下降,長期下來會影響腎功能。
4、憋尿: 男性憋尿容易引起腎結石、泌尿道結石,以及攝護腺發炎;而女性則可能導致慢性感染。這些問題都會造成腎衰竭。
5、含糖飲料、零食及加工類食品:普遍含有過多糖分、添加物等,長期攝取會加速腎功能老化。
6、止痛藥、抗生素、成藥濫用: 許多人因爲慢性頭痛、關節炎等問題,長期自行服用止痛藥;或是濫用抗生素、成藥,長期下來會導致腎臟老化衰退。
7、高壓與熬夜: 現代生活壓力大,許多人更習慣熬夜追劇、滑手機,造成睡眠減少,進一步損害腎臟健康。
8、抽菸與空污PM2.5: 抽菸與長期曝露在空污環境中,會導致胰島素阻抗上升和血壓升高,這些都是腎臟的隱形殺手。
9、高油鹽糖飲食: 腎臟最怕的就是糖尿病、高血壓和痛風,而這些疾病都與不良飲食習慣密切相關。
10、水喝太少: 腎臟需要充足的水分纔能有效代謝毒物,而喝水太少會影響腎絲球過濾率,長期下來容易引發諸多慢性病產生。
談及預防慢性腎臟病的方法,腎臟內科陳致中醫師曾提到,首先要多加留意自身血糖、血脂、血壓、尿酸和尿蛋白是否在正常值;平常也要避免過度勞累、不抽菸、不信偏方、不憋尿、避免服用腎毒性藥物(如來路不明的草藥或未遵從醫囑服用止痛藥或抗生素);日常飲食以少鹽、少油、少糖、多纖維、多蔬菜爲主,更要遠離肥胖。
★《中時新聞網》:吸菸有害健康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戒菸專線:0800-63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