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追溯全面進入“碼時代”

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晨熙

從7月1日起,藥品追溯全面進入“碼時代”,定點醫藥機構銷售藥品需要掃追溯碼纔可進行醫保結算。通過掃碼可查驗藥品真僞,追查藥品流通信息,打擊倒賣藥品、盜刷醫保卡等欺詐騙保行爲。

近年來,一些人通過“醫保取現”“高價回收”等手段誘導參保人倒賣醫保藥品。這種通過醫保報銷渠道獲取的藥品,經非法轉手後再次進入市場銷售的,就是醫保“迴流藥”。

何爲藥品追溯碼?

在藥品包裝盒的顯著位置上,印刷着一串20位數字,通常由數字、字母、符號組成,標識有“藥品追溯碼”字樣。作爲每盒藥品的“電子身份證”,藥品追溯碼是每一盒藥品從生產出廠時就被賦予的唯一身份標籤。一盒藥品的追溯碼,只應有一次被掃碼銷售的記錄,若重複出現多次,就存在假藥、迴流藥或藥品被串換銷售的可能。

藥品追溯碼在哪裡能查到?

購藥者可以手機下載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在其中的“醫保藥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詢”功能版塊,通過掃描藥盒上的藥品追溯碼,獲取詳細的藥品生產、流通、銷售信息。

購藥者還可以進入“國家醫保局”微信公衆號主頁,點擊醫保服務,找到“藥品追溯信息查詢”,進入查詢頁面後,可通過掃描藥品包裝盒上的二維碼或條形碼進行查詢,也可手動輸入藥盒上的追溯碼進行查詢。

查詢後會出現何種結果?

記者從國家醫療保障局瞭解到,消費者通過“國家醫保服務平臺”查詢醫保藥品追溯碼的結果大致分爲三種:未查詢到該產品銷售信息,查詢到1次醫保藥品/耗材銷售信息,查詢到多次銷售信息。

如果顯示“未查詢到產品銷售信息”,建議等兩天再掃碼,如還未出現,說明售出機構未掃描該盒藥品上的追溯碼,可向售出機構或有關部門反映。

如果查詢到僅有1次銷售信息,且藥品確爲本人購買的,說明該藥品合法合規。如果藥品非本人購買,說明該藥品此前已被出售過,極有可能爲“迴流藥”“串換藥”或假藥,消費者可舉報並向售出機構索賠。

如果查詢到有2次及以上的銷售信息,說明該藥品此前已被出售過,極有可能爲“迴流藥”“串換藥”或假藥,消費者可舉報並向售出機構索賠。

國家醫保局提醒購藥者,一旦發現自己買到了迴流藥,一定要堅決索賠,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