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醫材將被美課高關稅?郭智輝:影響應不會很大
經濟部長郭智輝9日表示,美國關稅對臺灣醫療生技產業的衝擊,在藥品部分,以製劑影響較大;在醫材方面,雖然目前32%關稅暫緩實施90天,但可以預期的是,高關稅將使國內醫材廠商成本墊高,競爭力下降。記者林伯東/攝影
川普關稅政策衝擊各行各業,經濟部長郭智輝9日表示,美國關稅對臺灣醫療生技產業的衝擊,在藥品部分,以製劑影響較大;在醫材方面,雖然目前32%關稅暫緩實施90天,但可以預期的是,高關稅將使國內醫材廠商成本墊高,競爭力下降。但,郭智輝也說,美國對民主國家給予關稅上的豁免機率,應會非常高。
經濟部長郭智輝今出席「2025生策年會」,並以「美國新關稅下臺灣產業政策/生技產業發展方向」爲題,進行專題演講,做了以上表示。
郭智輝指出,2024年臺灣輸美醫藥品總計約10億美元(新臺幣332億元),佔醫藥品總出口30%,其中醫材佔21%、藥品佔9%。其中,藥品部分目前雖爲暫時豁免項目,但國內製劑多屬學名藥,價格低廉且競爭激烈,僅少數廠商在美有生產據點,難以移轉產地減輕關稅影響。至於醫材產業遇到的衝擊,則是美國川普政府擬對醫材關稅政策課徵32%高關稅,目前仍在暫緩90天期間,關稅爲10%。
郭智輝還提到,從美英達成協議,川普對英國徵收10%對等關稅,據此研判,美國對他非常友好的國家,只是非常輕描淡寫,在關稅上意思意思而已,「我們跟美國關係這麼好,再從美國的施政軌跡觀察,美國關稅政策對臺灣的影響不會很大、不會很嚴重」。
郭智輝並強調,企業要能持續發展,必須以國際爲市場,臺灣生醫生技產業亦應以全球爲開發市場,「全球80億人口,都是我們可以經營的事業」。而除了促進產業轉型、加強技術加值、拓展新興市場外,我國醫療生技產業進軍國際市場的因應策略重點,還必須「穩定美國市場」,鼓勵醫療生技產業在臺研發、赴美生產,或以併購或投資等方式,強化在地供應鏈佈局。
郭智輝還指出,臺灣醫療生技產業還具有高科技領先國際、醫療數據完整、醫藥法規接軌國際,以及具完整生醫聚落等四大優勢。
郭智輝說,臺灣醫療生技產業亦可適用「境外關內」和「境內關外」,以供應鏈以大帶小,帶領檯商全球開拓版圖,也可多元行銷養生餐飲,形塑健康養生餐飲風潮,推廣臺灣養生餐飲走向國際,並還建議可在桃園機場設立AI健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