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評大罷免失敗:無差別攻擊與傲慢是主因
楊照(本報資料照片)
首波大罷免以大失敗收場。作家楊照認爲,罷免方最大盲點之一,是將「抗中保臺」和「大罷免」想當然爾連結起來,以無差別罷免國民黨立委的方式來達成「抗中保臺」目標,而且從無差別攻擊國民黨立委,發展到無差別攻擊不同意見者。這樣的傲慢遭到挫敗,被迫承認還有別人別種意見應該受到尊重,纔是這次最好的民主收穫吧!
楊照今天透過臉書,分析此次大罷免,最大的盲點之一,很多陷入激情中的人至今看不到、不願去看:將「抗中保臺」和「大罷免」想當然爾連結起來,以無差別罷免國民黨立委的方式來達成「抗中保臺」目標,是他們自己心中、嘴上創造出來的,並沒有那麼高的現實說服力。沒有進入那種狂熱想像情境中的多數人,無法同意、無法響應這樣的情緒。
而更糟的另一個盲點,他說,很多陷入激情中的人至今不願去看的,是當激情以「罷免」來表現,就必然表現爲高度的攻擊與仇恨。沒辦法,罷免不同於選舉,選舉會要凸顯候選人的正面素質,政黨的政策主張等,然而一場「大罷免」中沒有任何正面的因素能成爲焦點,當然是攻擊再攻擊,激情攻擊最終燃起了自己心中強烈的仇恨,將仇恨投射在自己創造出來的邪惡對象上。
楊照指出,罷免方將國民黨立委無差別地全面否認,更可怕的,將他們全數刻劃成中共的幫兇,國家的內奸,這樣的論述可以在自我團體中激化認同,卻非但很難說服未被激情動員的人,反過來會讓這些人反感。
因爲仇恨動員無法不往外擴散,關鍵在於「無差別」。將國民黨立委「無差別」視爲敵人,先決定應該罷免他們,再來針對他們每個人都發動強烈攻訐。他說,這樣的想像投射憤怒,當然會進一步擴散爲無差別地針對所有反對罷免的人。於是到後來實質的論點變成:只要不支持罷免的,甚至只要不明白表態支持罷免的人,就是中共同路人,就是要將臺灣出賣給中共的人。
楊照分析,難怪到了投票前幾天,掀起了瘋狂的表態熱。表態支持罷免的社羣貼文,立即就被動員而來的贊和留言淹沒了;甚至有人自己表態還不夠,還要藉由替別人表態來獲得更多的讚美,沉浸在如此全面虛構想像的戰鬥心境中,當然就看不到、感受不到沒有那麼一面倒的現實了。
他說,幸好現實是:許多人有不同理由不同意「大罷免」,不同意「大罷免」其中一項最強烈的動機,是對以集體霸凌方式無差別將別人打成「舔共」的反感;不是所有愛臺灣的人都必須支持「大罷免」,也不是所有不支持「大罷免」的人都是被中國滲透的臺灣叛徒。
幸好現實是:在民主制度中,不表態的人也有同樣等值的一票,叫得大聲的人和沉默的人擁有同樣的公民權利,結成團體的人和獨立判斷獨立行動的人,也都擁有同樣的公民權利。在民主制度中,請不要霸道地要以自己來代表全體,臺灣就是所有臺灣人的臺灣,而不是一些人宣稱自己是對的就代表臺灣,要將其他人的不同意見不同立場予以取消。
楊照表示,讓我們謙卑地回到個人立場,看到民主就是肯定個別、多元,也就必然反抗「無差別」。公民有罷免的權利,然而「大罷免」最大最嚴重的問題就在其「大」,從一開始就採取了違背民主的「無差別」攻擊態度,從無差別攻擊國民黨立委,發展到無差別攻擊不同意見者,傲慢地將自我團體升高爲臺灣代表,這絕對不是好的、正常的民主精神;毋寧倒過來,這樣的傲慢遭到挫敗,被迫承認還有別人別種意見應該受到尊重,纔是這次最好的民主收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