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明:親美抗中 平添變數成新挑戰

川普表示,要防衛一個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小島,實質上很困難。圖爲美加軍艦二○二一年通過臺灣海峽。(路透)

針對美國前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表示臺灣拿走了所有晶片業務,要美國提供保護,臺灣應該付錢。學者表示,川普對軍事保臺的態度較保留,兩岸問題不能完全依靠美國,畢竟變數增加,但民進黨政府完全親美抗中的政策,將是臺灣未來的挑戰。

文化大學社科院講座教授楊永明表示,川普的談話和第一任的立場跟政策相當一致,不只是針對中國的貿易、科技採取關稅跟制裁,對盟邦也是如此,所以川普講臺灣搶走美國的晶片市場,對臺積電在美加速投資、技術轉移等都會產生影響。

楊永明提到,傳統上共和黨跟臺灣關係不錯,且共和黨議員對中國大陸普遍質疑,但這並不會轉化成對臺灣的支持,因爲川普的談話已經講得非常清楚,對於軍事保臺,有地理上的困難度,且對於參與戰爭或是犧牲美國士兵生命的衝突,川普是比較保留。

楊永明指出,民進黨完全親美抗中的政策,不僅失去平衡,也是我們未來的新挑戰,所以未來局勢會更加複雜,呼籲執政者要更有智慧去經營,在兩岸問題上也不能完全依靠美國,畢竟變數增加,不確定性也增加了。

政大國際關係中心研究員嚴震生表示,在川普的思維當中,你應該是要可以交易的對象,當你付保護費之後,美國有可能可以協助,但這還不一定可以說服美國老百姓支持臺灣;況且,如果臺海衝突的解讀是臺灣也有責任的話,美國不會出兵,就算責任都在北京,美國也還是不一定會出兵。但如果要依靠美國,就都要符合美國的期待,吃下可能不必要的東西。

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黃奎博解讀,川普的意思是臺灣不僅是要在半導體產業供應鏈上全面配合美國,而且還要爲美國提供臺灣的安全承諾額外再付出費用。民進黨政府如果面臨川普再度當選總統,不僅將面對更不確定的臺美關係,而且持續惡化的兩岸關係,只會讓民進黨政府更拿不出對美談判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