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外匯局長蔡烱民:貿易談判 別拿匯率當籌碼

中央銀行外匯局局長蔡烱民。(聯合報系資料照)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中央銀行外匯局局長蔡烱民昨(18)日表示,應對貿易失衡,應藉由儲蓄、投資與財政預算等調整,不宜將匯率操縱的制裁條款,做爲貿易協議或談判議題。

蔡烱民化身「蔡教授」,詳解「經常帳餘額與匯率之相關性」,重點有三:一、匯率主要由金融帳決定,單獨透過匯率調整貿易失衡解決有其侷限;二、各國均應藉由儲蓄、投資與財政預算等調整改善經常帳失衡現象;三、不宜將匯率操縱制裁條款做爲貿易協議或談判議題。

如何因應川普「對等關稅」,各界持續獻策,其中包括「新臺幣匯率升值以縮減貿易順差」;央行昨天召開臨時記者會,蔡烱民準備近3,000字的新聞稿,分析美國貿易逆差的成因與改善之道。

央行外匯局局長蔡烱民談話重點

蔡烱民表示,多數學者認爲,美國貿易逆差根源在於其儲蓄不足,若美國無法增加儲蓄,則無法有效改善貿易逆差問題;順差國亦應增加其消費及投資,改善其超額儲蓄問題。另外,匯率主要由金融帳決定,欲單獨透過匯率調整來解決貿易失衡有其侷限;具體解方是「各國均應藉由儲蓄、投資與財政預算等調整,改善其經常帳失衡現象」;且匯率操縱難以判斷,不宜將匯率操縱的制裁條款做爲貿易協議或談判議題。

蔡烱民預告,歷史經驗顯示,美國匯率報告下週出爐,我國涉及三項量化指標裡的兩項,很可能續列匯率操縱「觀察名單」,但央行也不敢肯定,是否不會被列匯率操縱國,因美國公佈對等關稅計算方法,也令各界大感意外;蔡烱民坦言,「是有一點點隱憂存在」。

他強調,美國貿易失衡無法透過匯率調整,金融帳纔是影響臺幣匯率的關鍵,當外資流入、國人海外投資迴流,新臺幣就會升值,貿易結購或結售佔匯市比重愈來愈少、無法主導走勢。

此外,近期美債殖利率維持在4.3%附近,未見恐慌性拋售,也不會有違約問題,未來若聯準會降息,美債利息支出就可大幅縮減;聯準會每降息1個百分點,將到期的6兆美元美債,就能省下600億美元利息支出。

展望後市,蔡烱民說,假設90天后川普堅持用粗暴的對等關稅計算方式課稅,聯準會降息空間會受到壓抑、降息決策會更加謹慎;反之,若美國對各國課徵的關稅較少、市場能接受,就會反映美國經濟走緩前景,資金慢慢迴流美債。

對於近期新臺幣匯率升值,蔡烱民表示,臺幣走勢取決國際貨幣與美元表現,臺幣該貶值、央行不會讓它升,至於將匯率拿來作爲談判籌碼,與市場常說臺幣匯率遭低估,事實上近年來新臺幣對韓元、日圓或人民幣匯率升值幅度都很大。國內股匯昨日走勢脫鉤,臺股小漲,新臺幣匯率貶值7.7分,收32.608元,連四貶,總成交量16.91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