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救房市會鬆綁?專家喊話取消1條款 避免無差別打房

房市專家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今(18)日公開喊話:「建請央行取消回溯措施!」限貸令「回溯條款」不應無差別打房。圖/本報資料照片

央行去年918宣佈實施第七波信用管制迄今屆滿一年,市場上聲量最大之一,是當時溯及既往、且無寬限期的第二戶以上壓低限貸成數措施,有人說「沒有信賴,如何投賴」;在央行即將在今天下午召開第三季理監事會議之際,房市專家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今(18)日公開喊話:「建請央行取消回溯措施!」限貸令「回溯條款」不應無差別打房。

何世昌今天在facebook粉絲專頁「何世昌的房產知識Buffet+」發文,引發極多回響。

他指出,央行將於今日召開理監事會議,外界對於央行決策有不少的預測,各家預估內容不盡相同。

何世昌表示,他個人仍認爲,限貸令「回溯條款」是最該取消的一道措施,否則難弭平民怨。不少人當初買預售屋時,第二屋可貸7成,「回溯條款」一來,7成砍到剩6成,再來又只剩5成,突然要擠出2成自備款讓民衆斷頭違約。

何世昌指出,爲何「回溯條款」應該取消呢?有幾個理由。首先,時空背景不同。央行前總裁彭淮南任內打炒房也實施回溯,但差異在於,如果頭期款不足的家庭,至少可以把預售屋換約轉手,拿回自己的血汗錢。

可是,2023年7月「預售屋禁止轉售措施」上路後,頭期款不足的家庭只能被迫斷頭,建商沒收違約金又拿回房子,唯一受傷的是消費者。

何世昌表示,第二,傷害無辜的自住客。他仍支持央行打炒房,但央行限貸令「回溯條款」是無差別打房,而不是打擊投機。倘若一心只打擊投機,其實可以藉由聯徵紀錄、甚至與地政機關聯手,將5年內頻繁買賣房產的投機客揪出來。然而,央行顯然不這麼做,而是把買第二屋的人通通視爲炒房客,此舉讓人質疑央行言行有所矛盾。

第三,違反「信賴保護原則」。何世昌表示,這點此前已聊過,所有民衆買房都是按照當下政府訂的遊戲規則走,此爲「信賴保護原則」的真諦。可是有一天,政府突然宣佈不認舊制,把新制回溯到好幾年前實施,會引發民怨並不意外。假設來說,2025年通過「超速重罰五千元」,並且回溯到N年前,然後要求N年前超速的人,每件超速案要補繳滿五千元,這樣合理嗎?

第四,每件斷頭背後都是一個家庭。何世昌表示,內政部統計指出,2021年7月至2025年6月全國預售屋買賣案件中,解約件數爲4,418件,佔比1.1%。雖然佔比不高,但4,000多戶背後是4,000多個家庭,每個家庭的頭期款都要存很多年。

何世昌表示,誠如消基會所說的,在這場由制度引爆的風暴中,唯一站穩腳步的,恐怕只有建商。因爲根據現行制度,違約金建商可依法取得上限15%的違約金。

何世昌表示,倘若央行能體恤民衆頭期款來之不易,期盼央行能夠調整政策,取消「回溯條款」,讓民衆可以保住血汗錢,更不必因此而被迫賣掉「起家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