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 | “液態陽光”造白糖 變廢爲寶的甜蜜出路
白糖,不僅關係着我們日常美食裡的甜度,而且能夠提供熱量補充能量,是一種重要的戰略物資,我國每年白糖消耗量超過1500萬噸,其中進口量超過500萬噸,所以人工合成白糖也是我國科學家多年來一直攻關的重大科學問題。
這個重磅突破主要分爲兩步:
首先是廢棄物變燃料。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科研團隊通過化學方法,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爲甲醇,這個過程被稱爲製造“液態陽光”。
第二步是燃料變糖。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的科研團隊採用類似“搭樂高”的思路,把通過“液態陽光”產生的甲醇,或者工業廢料中提取出的甲醇、甲醛、乙二醇、丙三醇等結構相對簡單的化學物質,通過體外生物轉化平臺,合成了結構更爲複雜的人工合成糖,像水果中的果糖、廚房裡的蔗糖、可以醫用的葡萄糖等,都可以在這個平臺合成。
長期以來,人類都是通過種植甘蔗和甜菜來獲得糖,不過植物其實非常“佛系”,太陽光的利用率只有不到2%,但人工合成不同,不僅颳風下雨不受影響,而且更加高效。科學家們通過找到關鍵環節的11種酶,只需17個小時就可以讓甲醇等變成糖,產生的糖純度比天然提取的還高,其能量利用率可以達到植物的8.5倍。
通過二氧化碳轉化生產白糖,不僅可以減少對傳統農作物種植的依賴,還能實現將工業尾氣“變廢爲寶”,可以說爲中國的綠色高質量發展找到了一條“甜蜜”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