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爲寶,青島打造“無廢城市”樣板

本報記者 張嬙

閱讀提示

近年來,山東青島相繼編髮“無廢工廠”“無廢園區”等16類“無廢細胞”建設指南和評價標準,累計推動完成899個“無廢細胞”建設,“無廢景區”“無廢學校”“無廢島嶼”等一批有特色的“無廢細胞”陸續涌現。

城市、鄉村的發展無不伴隨着固體廢物的產生。以山東青島爲例,2024年該市固體廢物總產生量達6971.91萬噸,其中包括工業固廢、生活垃圾、建築垃圾、農業固廢等廢棄物。可如果把這些看似無用的廢物,置於另一個循環中就是有用的資源。如焚燒生活垃圾用來發電,建築廢棄物經過加工處理可化身綠色建材,畜禽糞污發酵後可產生沼氣還能成爲有機肥。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青島市生態環境系統2025年半年工作推進會上了解到,在“無廢城市”建設中,青島注重以點帶面、示範引領,打造各領域“無廢細胞”899個,挖掘31個典型案例、特色樣板,持續提升固體廢物綜合整治水平,促進城市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透過這些“變廢爲寶”循環利用的小切片,可以找到青島打造“無廢城市”的密碼。

培育“無廢細胞”

如果把城市看作人體,社區、學校、景區、酒店、工廠等都可以看成其細胞。建設“無廢城市”,最基本的工作是從培育“無廢細胞”開始。

走進汽車製造企業一汽-大衆青島分公司的車間,一個“無廢細胞”的完整運行場景便展現在眼前。

在這座年產30萬輛整車的汽車製造工廠裡,每天產生大量的廢金屬、廢包裝等加工邊角料,以及表面處理污泥等危險廢物。“邊角料等一般工業固廢往往以‘廢品’的形式賣掉,交由第三方單位進行資源化利用,而危險廢物的處理則比較麻煩,需要委託有資質的危廢處置廠家進行合規處置。”該企業有關負責人表示。

走進塗裝車間可以看到,生產線上產生的廢水性溶劑通過企業研發的鹽析分離設備,將水和危廢品分離出來,這一技術創新可以實現危廢減量90%以上,年降低危險廢物量1800噸,僅這一項危廢的處理費一年就可以省下幾千萬元。

在3公里外的一汽解放青島汽車有限公司,“無廢”氛圍同樣濃厚:危險廢物貯存站、乾式文丘裡漆霧捕集箱、污泥低溫幹化處理機等設施設備隨處可見。這兩大汽車製造企業還積極發揮供應鏈“鏈主”企業責任,引導上下游企業參與“無廢工廠”建設,共同推動實現整個產業鏈條的綠色轉型升級。

“無廢工廠”是衆多“無廢細胞”中的一種。近年來,青島相繼編髮“無廢工廠”“無廢園區”等16類“無廢細胞”建設指南和評價標準,累計推動完成899個“無廢細胞”建設,“無廢景區”“無廢學校”“無廢島嶼”等一批有特色的“無廢細胞”陸續涌現。

推動“無廢”理念向各領域延伸

一直以來,青島狠抓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推進綠色製造標杆建設。

在行業首個家電再循環互聯工廠——海爾智家再循環互聯工廠,一臺廢舊冰箱經過預拆解、冷媒回收、自動打孔瀝油、破碎、分選等關鍵工序後,可以拆解再生成可用部件、再生金屬、造粒塑料等,實現材料100%再利用。換句話說,在這裡,“退休”的廢舊家電經過數字化生產線處理後,可以變成可用材料,實現“再生”。

作爲中國家電行業的領軍企業,海爾智家積極踐行循環經濟理念,以家電拆解循環利用爲切入點,通過技術創新打造了行業內首個集回收、拆解和再生於一體的再循環互聯工廠,年拆解規模達200萬臺,循環材料再生規模3萬噸。

截至目前,青島已打造國家級綠色工廠68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7家,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強度爲0.24噸/萬元,居山東省首位、全國先進水平,“無廢城市”建設有了更多綠色載體。

此外,青島還將“無廢”理念融入教育教學課程體系、嵌入景區垃圾循環利用等管理規範中,制定汽車製造“無廢供應鏈”建設指南和“無廢啤酒節”活動實施方案,不斷推動“無廢”理念向社會生產生活各領域延伸,引領全市“無廢城市”建設穩步推進。

讓“放錯位置的資源”發揮價值

固體廢物並非“毫無價值”,而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有機構曾評估,“無廢城市”市場潛力達數萬億元,增量空間就集中在“資源化”環節。

在青島,工業固廢、農業固廢、生活垃圾、建築垃圾等各類廢棄物以各具特色的方式“變廢爲寶”,實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目標。

走進中節能(即墨)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吊機控制室,透過厚厚的玻璃可以看到,工作人員控制抓鬥,從幾十米深的垃圾池裡,輕鬆地抓起數噸發酵後的生活垃圾投入焚燒爐。

“我們配有3臺日處理量爲300噸的垃圾焚燒線和2套9兆瓦汽輪發電機組,年處理生活垃圾32.85萬噸,上網電量約爲1億千瓦時。”公司技術部主任盛瑞林表示,他們不僅消納了生活垃圾增量,還將填埋場歷年的陳腐生活垃圾挖出來焚燒處理,推進存量不斷減少。

在青島華睿弘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周邊畜禽養殖企業產生的畜禽糞污被集中收運到這裡。經過無害化處置,這些糞污轉化爲沼液和沼肥,爲當地農業種植提供高效有機肥,實現資源的高效轉換和循環利用。

在農業固廢資源化利用中,青島構建“區(市)集中收儲中心、鎮(街)收集站點、村級回收網點”三級回收體系,實現廢舊農膜回收儲運體系全覆蓋。此外,青島還積極推廣綠色建材一體化交易監管平臺,平臺交易額累計突破65.02億元;擴大綠色採購政策實施範圍,持續推進建築垃圾資源利用,2024年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67.74%。

在“無廢城市”建設新解法的積極探索中,一場覆蓋全領域、貫穿全鏈條的“綠色革命”在青島市蓬勃興起,“萬物皆資源、無處不循環”的生態文明範式,正影響着青島的城鄉建設和未來發展。

(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