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醫療「造山者」!病友邀和信醫護觀影 黃達夫:要讓癌症不再可怕

曾受和信醫院照顧的病友羅小姐(左),爲感謝醫療團隊多年專業照顧,今天舉行電影包場活動,邀請和信醫院同仁觀看臺灣半導體產業紀錄片「造山者」。圖右爲和信醫院董事長黃達夫。記者林琮恩/攝影

曾受和信醫院照顧的病友羅小姐,爲感謝醫療團隊多年專業照顧,今舉行電影包場活動,邀請和信醫院同仁觀看臺灣半導體產業紀錄片「造山者」。和信醫院董事長黃達夫說,和信醫院與紀錄片中敘述的臺積電,都在前行政院長李國鼎支持下成立,面對健保論量計酬的給付模式,和信醫院生存恐比造山者更困難,但在各界支持下,仍創造院內病人癌症五年存活率高達76%佳績。

羅小姐說,她第一次看「造山者」電影,第一幕就落下眼淚,看着片中紀錄,臺灣一步一腳印走到今天,成爲衆所皆知的寶島,她相當感動;某次與和信院方人員聊天,靈機一動,認爲「和信醫院是臺灣癌症醫院的造山者」,因此舉辦包場電影,除對和信醫療團隊致意,也盼藉此感謝孕育我們的這一片土地,向美麗的寶島送上祝福,「希望臺灣愈來愈正向、愈來愈積極。」

黃達夫說,李國鼎先生可說是「造山者的造山者」,1981年,癌症是國人死因首位,在李國鼎詢問下,他在赴美國的飛機上,完成成立癌症醫院的計劃書,後回國宣佈要「攻擊癌症」,讓它不再是死因首位。不過,成立全臺首家癌症醫院過程中,遭遇國內各大醫院反對,路途相當艱辛,他笑說,「不知道造山者是否也經歷這些困難?」

和信醫院成立至今,已滿35週年,該院發展專業人員培養、硬體建設及制度建立,並推動「以病人爲中心」理念,並落實「多專科整合團隊醫療。」不過,黃達夫說,在論量計酬的健保制度下,和信醫院醫師,爲病人仔細問診,每位病人花上40至60分鐘,卻只能獲得200元診察費,在不衝量的情況下,財務收支平衡是一大挑戰,「一路走來35週年,可能比造山者走的50年,更加困難。」

黃達夫說,即使過程艱辛,但支持和信醫院者的社會各界人士也不在少數,和信醫院在癌症病人五年存活率只有20%的1990年代成立,時至今日全臺癌症病人五年存活率平均爲54%,和信醫院院內癌症病人五年存活率,則高達76%,但我們不能自滿,要更加努力,透過早期預防、及早診斷,「讓癌症不再可怕。」

本次電影包場活動,爲和信醫院35週年院慶系列活動一環。和信院方指出,盼透過本次擠錄片包長活動,爲全體醫護人員加油打氣,更向支持和信醫院社會各界表達感謝,和信醫院將持續肩負使命,與所有病人及家屬,持續在挑戰中前行,盼共創健康與希望的未來。

和信醫院董事長黃達夫說,面對健保論量計酬的給付模式,和信醫院生存比造山者更困難,但在各界支持下,仍創造院內病人癌症五年存活率高達76%佳績。記者林琮恩/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