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療天室》癌症治療黑科技!「替身醫療」讓病患不再當人體試驗品
精拓生技執行長陳柏翰指出,癌症治療中最困難的部分是「不確定性」——病人往往需要用自己的身體做「藥物測試」,若效果不佳,不僅耗費時間,還可能錯失黃金治療期。(圖/健康療天室)
癌症不再只能硬碰硬。如今,一項創新技術「癌症替身醫療」正在悄悄改寫癌症治療的模式。精拓生技執行長陳柏翰受訪時分享,他原本是美國金融業的資訊系統專家,卻因父親罹癌的人生劇變,毅然投入臺灣生技醫療創業,致力推動「癌症替身醫療」的臨牀應用。陳柏翰指出,癌症治療中最困難的部分是「不確定性」——病人往往需要用自己的身體做「藥物測試」,若效果不佳,不僅耗費時間,還可能錯失黃金治療期。精拓團隊所開發的癌症替身技術,能從病患血液中微量癌細胞中,培養出腫瘤細胞,模擬不同藥物的治療效果,就像是替身考生先幫病人「模擬考」,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這項技術的培養成功率高達九成,至今已累積超過千位病患案例,涵蓋百餘種腫瘤類型,從常見的肺癌、大腸癌到罕見的腦瘤、肉瘤皆可應用。透過這樣的「虛擬試藥」,病人不必再承受身體試錯之苦,也有助醫師做出更精準的治療決策。「我們做的,不只是科技,更是替人爭取時間和希望。」陳柏翰表示,目前精拓正與多家醫院合作,併成立公益平臺「Little Star」,免費提供12歲以下病童癌症替身檢測,希望讓兒癌病患也能有多一份選擇。他也提到,意外發現許多腦癌個案能成功從血液中培養替身細胞,未來將把腦癌列爲重點發展項目之一。
此外,團隊也積極導入AI進行影像分析與自動化培養流程,降低人爲誤差,強化品質穩定性,朝向「功能性精準醫療」邁進。「醫療不只是冷冰冰的科技,更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溫柔戰役。」他說。對癌症病患來說,這項技術不僅減少無效治療帶來的副作用與財務壓力,也能幫助醫師及早掌握病情變化,是一項結合人性與科技的新選擇。目前「癌症替身醫療」適用對象爲已確診第二期以上癌症,且標準療程無效或產生抗藥性的患者。更多資訊可上精拓生技官網查詢,或由合作醫院醫師評估後進行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