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及慢性病威脅成趨勢 AI判讀健檢諮詢來臨 邁向精準醫療及預防

敏盛醫療50週年今舉辦「AI精準預防健檢研討會」,以乳癌、大腸癌等健檢進行討論,如何透過AI精準預防、治療,符合全方位的精準、預測、預防、參與四大目標。記者沈能元/攝影

人工智慧(AI)時代來臨,影響每個人的醫療、健康。敏盛醫療50週年今舉辦「AI精準預防健檢研討會」,以目前乳癌、大腸癌、腎臟疾病等健檢進行討論,如何透過AI深度學習、大型語言模型等解析影像特徵、萃取資訊,透過不同模型分析,並加以推論,精準預防、治療的目標,更能經由AI生成文本,增加病人蔘與度,達成個人化醫療,符合全方位的精準、預測、預防、參與四大目標。

今參與研討會的臺大醫院院餘忠仁說,AI達到個人化的精準預防及治療,並讓病患可以參與醫療決策,而從預防醫學方面,甚至可以AI預測疾病發生的風險,並提供健康生活指引、體能建議等,而影響及調整個人生活型態,降低疾病發生的機會,如此延長壽命,日前有研究指出,未來每個人都可以活到120歲。敏盛集團總裁楊敏盛說,透過精準醫學在健檢預測確實可以促進健康、長壽。

奇美醫院胸腔及乳房影像醫學科主任陳勁宇表示,以往乳癌透過X光、超音波、磁振造影等不同影像的精準檢查,並從良性至惡性加以分類,但乳房篩檢仍具困難性。舉例來說,在國外有名52歲女性,經乳房篩檢正常,但半年後左乳卻查出一顆近10公分三陰性乳癌,雖進行化療,但在確診一年後病逝,但回溯資料時,其實第一次檢查時,經AI判讀已發現有不顯著異常,但當時沒有被注意。

另一名40多歲女性,乳房健檢發現異常,再經AI判斷後,要求病人回診檢查,進一步劑經過各項檢查確診是乳癌,經治療後,仍於5年後病逝。陳勁宇說,期待AI可以藉由乳房攝影影像的生物標記,提供許多輔助性訊息,特別是針對緻密性乳房等,提供個人化精準治療。

臺北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教授嚴明芳說,國內2004年起推動女性每兩年一次乳癌X光攝影篩檢,目前已降低乳癌死亡率41%,但乳房攝影應走向智慧精準、個人化健檢,經由AI深度學習、大型語言模型解析影像特徵、萃取資訊,透過不同模型分析,早期判斷可疑腫塊,有機會提早發現癌症。但使用AI模型需注意病人隱私資料保護、增強專業性、生物標記等,以加強判斷的精準度。

童綜合醫院院長李三剛說,全國放射師約有一千多人,但實施乳癌篩檢的放射師僅佔4成,一年乳癌篩檢件數約有80多萬件,但隨着篩檢年齡放寬,預估今年可能到達86、87萬件。因此,未來希望能夠經由AI協助放射科醫師進行精準的判斷,甚至是精準預防。

臺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說,全世界現在都面臨癌症及慢性病的威脅,必須透過預防才能解決如此健康的負擔,並在高齡化、少子化的趨勢下,AI精準醫療、預防已是未來趨勢,雖然現在標靶藥物、免疫治療效果好,但篩檢、預防纔是真正有效促進健康的方式。

臺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說,未來將可運用元宇宙健檢諮詢,包括虛擬阿凡達(醫師),透過多模態資料、深度學習,合併健檢多模態融合模組,提供AI個人化健康風險預測及文本生成,達到元宇宙精準預防健檢決策。

臺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說,未來將可運用元宇宙健檢諮詢,包括虛擬阿凡達(醫師),透過多模態資料、深度學習,合併健檢多模態融合模組,提供AI個人化健康風險預測及文本生成,達到元宇宙精準預防健檢決策。記者沈能元/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