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曝性格可預測壽命長短!擁有「這特質」的人死亡率低27%
《身心研究期刊》一項研究指出,比起大方向的人格分類,更細節的性格特質更能精準預測壽命,外向性中的「積極」是最明顯的壽命指標,受試者若以此形容自己,死亡率平均低了27%。圖爲示意圖。美聯社
獨立報報導,你形容自己是「積極」、「有條理」的人嗎?這些看似細節平凡的性格特質,可能和壽命長短有關。《身心研究期刊》(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一項研究指出,與其說「外向」、「盡責」這些大方向人格分類影響壽命,不如說是其中一些細節特質,更能精準預測誰能活得更久。
這項研究分析超過2.2萬名成年人,追蹤長達6至28年,以心理學界常用的「五大人格」爲基礎,進一步研究這五大分類底下的細節特質與壽命長短的關聯。五大人格分別爲開放性、盡責性、外向性、親和性和神經質。
結果發現,擁有「盡責性」人格的人,死亡率平均比其他人低約15%。在這個人格分類中,把自己形容爲「有條理」的人,死亡率大約低14%;「負責任」的人低12%;而「勤奮、細心」的人則低15%。
此外,活潑、積極、樂於助人等特質,也與較低死亡風險相關。相對而言,較神經質的人,例如情緒多變、容易焦慮或緊張,則顯示出較高的死亡率,研究推測可能與這些人更容易抽菸、體重過重或疾病發生率較高有關。
研究還顯示,屬於外向性的一項具體特質「積極」是最明顯的壽命指標,受試者若以此形容自己,死亡率平均低了27%。相較之下,創意、心胸開闊或愛冒險等特質雖然也和長壽有關,但影響幅度較小。
研究共同作者、愛丁堡大學心理學教授莫特斯(René Mõttus)指出,比起僅看「盡責性」或「神經質」這些大範疇,更重要的其實是裡頭的細節特質。「正是這些小地方,纔在驅動人格與死亡風險的關聯。而且這些細節通常比大範疇更容易改變。」
另一位共同作者、愛爾蘭利默里克大學心理學副教授歐蘇利文(Páraic O’Súilleabháin)則補充,所謂「有條理」,不只是性格問題,更可能反映在健康習慣上,例如更容易遵守作息、按時服藥;而「積極」的人則傾向保持運動與社交,這些都能間接延長壽命。他強調,人格不是宿命,焦慮的人並不一定短命,勤奮的人也不是鐵定長壽,但人格特質對健康的影響確實被低估了。
英國切斯特大學心理學專家史都華(Ross Stewart)對此研究表示肯定,認爲過去研究往往止步於大分類,而這次直接把焦點放在「人怎麼用單字形容自己」,才真正顯示出人格與健康的細緻關聯。
換句話說,這項研究提醒我們,長壽不只是飲食與運動的結果,你怎麼描述自己,也可能悄悄透露了健康密碼。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