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深圳:這位“紅工友”憑實力出圈
來源:環球網
“身材”四四方方,“手”穩健靈活,幹起活來“一個頂三個”……在深圳地鐵6號線支線二期項目的施工現場,來了一位新“工友”——地磚鋪貼機器人。它周身被塗成亮眼的紅色,大家都親切地稱它爲“紅工友”。
深圳地鐵6號線支線二期工程線路全長約4.944公里,共設3站,是一條開往深莞邊界的地鐵線,對深化深莞一體化建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交一公局電氣化公司承建碧眼站(原光明小鎮站)及鄰近三區間的常規機電安裝工程及裝飾裝修工程施工。碧眼站採用地下二層島式設計,車站總建築面積2.33萬平方米,在裝飾裝修過程中,地磚鋪設的施工效率和質量成了影響整個項目工期推進的關鍵問題。
在鋪磚作業之初,項目依舊採用傳統的人工鋪貼方式。儘管項目團隊持續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反覆進行技術交底,然而施工質量卻始終差強人意。“這樣下去可不行,工人的鋪磚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新加入的上手速度慢,還要花費時間去適應,極大地拖慢了施工進度。”碧眼站站長於曉龍愁容滿面地說道。
“人工鋪貼不僅效率低,而且質量把控難度大,是否可以採用智能建造技術,使用機器人代替人工操作?”在項目周例會上,聽完於曉龍的彙報後,項目經理姚順健提議道。這一提議一下子爲大家打開了思路,“質量和效率有保障了,成本問題也要覈算清楚。”“雖然現在智能建造技術發展很快,但機器人在複雜的作業環境裡,真的能像人工一樣靈活應對嗎?”……大家紛紛提出了自己的顧慮。
爲了驗證鋪磚機器人的可行性,項目立即成立了以總工程師趙奕涵爲組長的調研小組。一方面對施工現場的鋪磚作業環境、鋪設磚塊類型、鋪磚人工技術等方面進行調查與確認,以瞭解現場實際鋪設任務中存在的質量問題。另一方面向已在既有線路中使用過鋪磚機器人的項目團隊取經,深入瞭解機器人的實際應用效果。此外,調研小組還針對選定的供應商,收集其成功項目案例,並安排設備現場演示,進一步瞭解機器人的性能及其在不同場景下的適應性。
“完全可行!”經過爲期一週的調研,調研小組給出了令人驚喜的結論,“鋪磚機器人基本可以使鋪磚平整度、強度、密實度滿足質量要求標準,在地鐵車站裡鋪貼地磚時基本可以實現靈活高效作業。”
至此,這位長95釐米、寬5釐米、高175釐米、重600公斤的“紅工友”就來到了碧眼站施工現場。它身形小巧,卻靈動異常,抹平、鋪貼一氣呵成,一招一式有模有樣。在鋪貼過程中智能調節確保地磚緊密貼合且平整無縫。“太牛了,抹灰層的空鼓都沒有。”施工現場,不少圍觀的工人掏出手機記錄下了“紅工友”出工的第一刻。
“這背後的原理是通過機械臂和激光攝像頭實現自動化鋪設瓷磚的工作,運用模型+算法驅動的規劃能力控制機械臂運動和精準定位,並在抓取終端一次性完成放置、振搗、調平全流程動作。”趙奕涵耐心地向現場工人解釋道。
“看,我自己就可以讓我們的‘紅工友’鋪磚啦!”工友柳志強興奮地說道。地磚鋪設機器人操作端十分友好,操作工人只需要手持平板就可以控制指揮機器人高效工作,利用先進的傳感器與控制系統,能夠實時監測地磚的鋪設情況,確保施工質量。
如今,碧眼站的公共區石材已經全部鋪設完畢,大家還依稀記得這位“紅工友”在施工現場勤勤懇懇的身影。(李明憶、王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