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頻現上市公司百億級併購,資本撬動產業聚力向新
南方財經記者翁榕濤 廣州報道
面對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一場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格局重塑的併購大戲,正在南粵大地上演。
近日,廣東證監局披露,自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深化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簡稱“併購六條”)以來,廣東轄區上市公司新增披露併購重組227單,涉及金額780億元;披露、完成重大資產重組交易超20單,持續位居全國之首。
從併購重組的類型來看,呈現多元化特徵。其中,不僅有巨頭之間的吸收合併,也有“大魚吃小魚”的收編;不僅民企之間交易活躍,國資併購也層出不窮,同時還出現了境外併購、跨界併購、資產置換等多種形式,涉及半導體、通信、計算機、環保、船舶製造等產業。
南方財經記者觀察到,廣東上市公司這一輪併購重組浪潮的核心動能,即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具有產業升級加速器、科技突圍新路徑的重要戰略意義。一方面推動存量資產向高附加值領域集中,推動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助力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整合資源,突破技術瓶頸。
政策、產業與資本“三重奏”
政策紅利釋放、產業升級需求與資本槓桿動能的同頻共振,成爲推動此次併購重組浪潮的核心驅動力,推動廣東併購重組邁向“量質齊升”的新階段。
從政策層面來看,政策紅利是開啓此輪併購浪潮的重要起因。從去年9月份“併購六條”落地,到今年年初廣東省政府印發《關於高質量發展資本市場 助力廣東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措施》,均鼓勵各地市完善對上市公司併購重組的支持政策,支持科技型企業、傳統產業企業併購重組。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表示,本輪併購重組政策有兩大重點突破,一是支持收購有助於補鏈強鏈、提升關鍵技術水平的優質未盈利資產;二是允許運作規範的企業基於產業升級需求,開展符合商業邏輯的跨行業併購。而此前監管對這兩方面的併購政策較爲謹慎。
一系列新政策支持下,企業間的併購需求迅速被激活。截至2025年5月底,廣東全省正在進行中的上市公司併購重組128家次,涉及金額557.34億元;其中,重大資產重組22家次,涉及金額159.1億元。
從產業層面來看,廣東資本市場底蘊豐厚,成爲推動此輪併購浪潮的核心動能。
在需求側,廣東有大批量的優質上市公司長期深耕主業,對產業發展有深刻認知,具備多維度的投後賦能能力,能夠利用併購重組工具高效整合和拓展產業鏈。
在供給側,廣東先進製造業發展迅速,企業數量多、體量大、活力強,能夠爲併購重組市場提供豐富的優質併購標的。今年一季度,廣東全省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省規上工業比重分別達到55.3%、32.4%,同比增長5.9%、5.3%。
例如,半導體和顯示行業是廣東的強勢產業。過去一年內,TCL科技(000100.SZ)成功實施兩起百億級併購,先是收購LG廣州公司增強了IPS產能和技術積累,然後收購華星半導體股權強化主業,合計收購金額爲227.62億元。
TCL科技認爲,通過兩次併購有利於上市公司強化主業、提升盈利能力,並提升在半導體顯示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從資本層面來看,併購資本不斷涌入以及IPO渠道收緊,成爲加速併購重組浪潮的主要推手。當前,由於IPO渠道收緊,未上市企業背後資本有一定退出壓力,同時以地方國資爲代表的併購資本持續涌入,低估值的併購標的受到市場追捧。比如,廣州獨角獸公司先導電科曾在2024年啓動IPO輔導,但因市場環境變化放棄獨立上市。同年10月13日,光智科技(300489.SZ)披露重組預案,擬收購先導電科100%股份。
對於原計劃IPO的企業而言,通過併購方式進入資本市場,可以避開了IPO排隊時間長的問題;對於上市公司而言,可以藉此計劃收購優質資產,完善產業鏈佈局。
併購重組模式“多點開花”
數據顯示,2024年A股上市公司併購交易中,廣東省交易達到581起,是全國併購活躍度最高的區域。從行業看,案例主要集中在電子、電力設備、醫藥生物、通信、機械設備、交通運輸、汽車、商貿零售、國防軍工等領域。
南方財經記者梳理髮現,廣東併購重組市場不僅數量在急劇增加,而且質量上也有明顯提升。行業龍頭紛紛下場,百億級併購屢見不鮮,還出現了境外併購、跨界併購、資產置換等多種形式,呈現“多點開花”的特徵。
在境外併購方面,今年6月,專注於環境服務產業的瀚藍環境(600323.SH)完成收購港交所上市公司粵豐環保(01381.HK),是環保行業高度關注的百億級併購。
回顧瀚藍環境的發展歷程,從2006年併購南海環保電廠,2014年併購創冠中國,到後來縱橫一體化產業鏈延伸,再到如今併購粵豐環保,數次跨越式發展均是以“戰略併購”爲抓手。瀚藍環境負責人表示,此次併購後雙方將在垃圾焚燒發電供熱、人工智能數據中心拓展、綠色環境權益挖潛等發揮業務協同,提升企業整體盈利增長點。
在國資併購方面,廣東宏大(002683.SZ)完成收購新疆國資企業雪峰科技(603227.SH),提升“礦服民爆一體化”模式運作水平,將實現年營收向百億元級別跨越。
廣東宏大相關負責人表示,雙方強強聯手,將實現產業鏈上下游的深度整合,發揮各自優勢,具備業務協同效益。一方面依託新疆區位優勢,覆蓋核心市場;另一方面依託雪峰科技硝酸銨產能保供炸藥生產,保障提供爆破服務,發揮雙方各自產業優勢。
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蘆哲提出,2025年已完成的併購項目中,國有企業數量佔比50%,金額佔比68%。國央企合併有望促進國有資本進一步向符合國家戰略的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和優勢企業集中,推動國央企的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上述金融機構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翰藍環境和廣東宏大兩個案例,是基於產業協同邏輯的併購重組,和部分企業跨界併購的案例相比,這種基於主業開展併購的方式風險要小得多,同時也是監管大力支持的方向。”
在資產置換方面,鬆發股份(603268.SH)通過併購重組將現有的陶瓷生產資產全部置出,同時置入恆力重工船舶製造資產。此次併購重組不僅避免了鬆發股份的退市危機,同時也爲上市公司置入了優質的資產,對廣大中小股東而言,投資利益也得到了保障。
助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併購重組是快速實現產業突圍的重要路徑。企業通過橫向併購,強化主營業務;通過縱向併購,打通了上下游產業鏈;通過跨界併購,實現了產業轉型和資產置換。
隨着廣東資本市場規模和活躍度持續攀升,通過併購重組服務科技創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功能有望得到明顯提升。
當前,廣東經濟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本輪併購重組不僅是企業層面的資源整合,更是廣東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抓手。其核心邏輯已從“做大蛋糕”轉向“做好蛋糕”,通過科技突破、產業鏈協同與政策引導,爲新質生產力的培育提供製度土壤與實踐路徑。
從產業發展現狀來看,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內部產業體系完備,不僅有以廣州、深圳爲核心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羣,也有中國香港的金融服務、航運服務和澳門的旅遊服務、文化創意服務等多元力量的驅動。
國信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王開認爲:“粵港澳大灣區要成爲世界級的金融、航運、貿易、科技和產業中心,就必須在先進製造、交通運輸、地產基建、金融服務、生態環保等領域多下功夫,加強大灣區層面的產業整合力度,構建以利益共享爲特色的產業鏈,推動大灣區加速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據瞭解,廣東證監局將支持和引導上市公司圍繞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佈局,用好政策紅利、嚴守合規底線、規範開展併購重組,切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加速廣東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中央財經大學資本市場監管與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曉認爲,下半年併購市場將呈現新的趨勢,一是科技型企業併購常態化,上市公司通過併購培育第二增長曲線;二是跨區域併購升溫。地方政策差異化將推動跨區域資源整合;三是監管層將持續強化併購重組的信息披露和合規審查,企業併購將更注重協同效應而非規模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