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億!西安“上新”新材料產業基金 聚焦項目併購

《科創板日報》5月22日訊(記者 陳美) 西安又發力新的產業基金了。

近日,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西安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西安經開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簽訂新材料產業基金合作協議,聯合發起以鏈主企業爲主導的新材料產業基金。該基金總規模100億元,計劃存續期10年。其中,投資期7年,退出期3年。

該基金一方面將推動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實施優質項目併購,加速撬動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作爲新材料“鏈主”企業對區域產業集羣匯聚;另一方面圍繞西安經開區新材料產業需求深度佈局上下游產業鏈企業,進一步實現新材料產業產值倍增效應。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作爲西安100億元新材料產業基金的發起方之一,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包括西部材料(002149)、西部超導(688122)、凱立新材(688269)、天力複合(873576)等。

在超導材料的研發上,西北有色金屬研究聚焦Bi系線帶材、YBCO塗層導體和塊材、MgB₂線帶材、Fe基超導材料、高強高導銅基複合材料等方向。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擁有的MgB₂超導線材中試線,使中國成爲繼意大利、美國後第三個具備生產千米級MgB₂線材的國家。

2022年,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將粉末裝管法MgB₂線材製備技術成功轉化至西部超導公司進行批量化生產,目前已完成年產200 km以上線材的產能建設,兩千米級19芯及37芯結構的MgB₂線材Jc在4.2 K和4 T下達到2000 A/mm²。

而作爲產業聚集的高地,2024年西安經開區實現GDP1303億元,增長7.9%,其中新材料新能源產業作爲經開區的重點產業之一。

在產業發展上,西部超導、西部材料、歐中科技、漢唐檢測、優耐特容器等落地在此,形成了材料研發、生產到檢測、下游製品的產業鏈體系。

上述投資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在科技成果轉化上,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的科研成果利用率高,成果轉化率達70%以上。“通過設立專項產業基金的方式,既可以帶動中下游企業聯合研發,縮短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轉化週期,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率;還可以使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優化整個產業生態,形成產業集羣效應,提升區域產業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西安100億新材料產業基金重點聚焦“優質項目的併購”。

就在5月16日,證監會出臺《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簡稱:《管理辦法》),明確指出鼓勵依法設立的併購基金、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等私募投資基金參與上市公司併購重組。

其中,明確私募基金投資期限滿48個月的,第三方交易中的鎖定期限由12個月縮短爲6個月,重組上市中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控制的關聯人以外的股東的鎖定期限由24個月縮短爲12個月。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管理辦法》有利於併購交易的達成,能夠提高交易成功率並降低上市公司的併購風險。他預計,上市公司吸收合併的案例將逐漸增多,尤其是同一控制下的吸併案例。此外,大型私募股權基金(PE)將成爲併購市場的重要驅動力,特別是那些專注於特定行業的私募股權基金。

王驥躍認爲,此次《管理辦法》的最大亮點是設置了基金的“反向鎖定期”,這有助於便利基金的退出,使資金能夠更快地進入再投入循環,從而更好地支持實體產業的發展。

對於西安設立的100億元新材料產業基金,王驥躍表示,該基金的成立和運作邏輯是合理的。“《管理辦法》旨在支持基於產業整合的併購活動,相關規則的制定是爲了服務交易,而不是限制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