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國資“併購兇猛”:旗下一半上市公司來自併購 長江產投提前實現“3年6控”

《科創板日報》8月3日訊(記者 餘詩琪)2025年,湖北國資併購浪潮持續涌動。

長江產業集團在年初控股凱龍股份(002783.SZ)後,6月又將臺基股份(300046.SZ)收入囊中。7月,武漢國資宣佈入主良品鋪子(603719.SH)、山科智能(300897.SZ)。

大半年的時間裡,湖北國資旗下又多了4家上市公司,覆蓋半導體、民爆、消費、智慧水務等多元領域。

湖北國資“併購兇猛”

湖北國資在A股市場上的“掃貨”節奏持續加速。

財聯社創投通-執中數據顯示,到2024年年底,湖北國資旗下已擁有14家上市公司,其中8家在近五年通過收購納入旗下。

湖北國資的併購浪潮始於2023年。當年,湖北省屬國企通過增資擴股、併購重組等方式,取得天風證券、雙環科技、ST明誠3家上市公司的實控權,使省屬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至11家,總市值從300億規模躍升至800億規模。

2024年,湖北國資又連續完成對奧特佳、上海雅仕、微創光電、潤農節水4家上市公司的戰略收購,爲去年收購上市公司數量最多的地方國資之一。

今年纔剛剛過半,湖北國資的併購數量已經和去年持平。連續三年,湖北地區的國資集團都在持續加註併購業務,旗下一半以上的上市公司都來自併購。

《科創板日報》記者從湖北省屬國資人士瞭解到,省內一直都在強調要“做多上市戶數”,培育上市公司的時間週期長、不確定因素多,併購則相對更爲可控,在大型省級國資平臺裡每年都有併購計劃在推進。他還提到,去年併購六條發佈之後,從上至下都在加大對於併購的關注,工作彙報中已經將其納入必要項。

今年年初,湖北省政府國資委明確要求“加大上市公司併購力度”,推動國有資本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並在省政府引導基金羣中招引併購基金的管理方,爲新併購企業提供資金與場景支持。

從併購標的來看,湖北國資的併購主要是圍繞“51020”現代產業集羣展開,奧特佳、上海雅仕、臺基股份等都在產業集羣的圖譜下。併購之後與湖北當地產業有了更多的協同,如上海雅仕在被併購後,導入湖北地區半導體設備、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等高附加值訂單,訂單本地配套率從15%提升至42%。

近期,良品鋪子的交易更是直接對口,收購方武漢長江國際貿易集團是市政府2022年5月批准組建的大型國際貿易平臺企業,註冊資本80億元,旗下冷鏈、糧食、有色金屬、跨境電商等業務貿易規模位居中部前列、省內第一,2024年營業收入達860.09億元。

從事併購交易的投資人告訴《科創板日報》,併購一家上市公司,再通過上市公司的產業鏈整合上下游,對於地方國資來說,效率更高也更有吸引力。“像湖北這樣每年有4個左右的併購交易,說明當地國資已經有了完整的交易策略,有節奏地在做。”

“優質標的畫像一般是市值30億到40億規模,主業和當地產業協同。這樣的公司,併購難度相對小一點,平均購買25%的股權,即可成爲第一大股東,需要的資金不到10個億。如果再撬動一些併購基金、併購貸加入,地方國資可能只需掏出2-3億就能實現控股。”他表示。

長江產投“3年6控”

長江產投收購臺基股份就是一次小成本撬動上市公司的併購實踐。

今年6月,臺基股份披露控制權擬發生變更公告,稱湖北省國資委擬通過長江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4.3億元收購臺基股份控制權。

本次交易採用間接收購方式,長江產業集團收購臺基股份控股股東襄陽新儀元半導體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新儀元”)控制權,從而間接收購臺基股份。

具體的交易方式是,長江產投以74.59元/股的價格,合計4.3億元受讓新儀元32.04%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後,長江產業集團通過新儀元間接持有8.43%的上市公司股份,並取得臺基股份26.32%的表決權。

前述併購交易人士表示,這是一次典型的“小比例協轉+大比例委託”的交易形式,只是委託的是控股股東新儀元的表決權。

通過這樣的方式,長江產投僅用了4.3億元就成功入主一家市值近百億的半導體上市公司。

類似的操作,在長江產投的實踐中並不少見,此前它以27.76億元的交易對價,受讓中荊集團 75%股權,一次性整合凱龍股份、航特裝備、天華新材三家上市公司進入自己旗下。

在湖北國資的併購交易中,長江產投佔到了相當大的並重,僅它一家就實現了對6家上市公司的控股,佔到了接近三分之一分比例。這和長江產投的定位有關,成立於2022年的長江產業集團,是湖北省唯一一家產業投資平臺,定位是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運營主體,旗下認繳基金規模超7000億元。

此前,長江產業集團公開表示,集團將力爭到2025年控股6家以上上市公司。按此計算,它已經提前完成了年度目標。

《科創板日報》記者從湖北省屬國資人士處瞭解到,長江產投的併購腳步並沒有停下,它已經專門設立半導體、新能源汽車等賽道的投資平臺子公司,核心目標就是爲了併購上市公司。

在長江產投的規劃中,將聚焦生物製藥、醫療裝備、中醫藥三大板塊開展戰略併購。設立汽車與智能裝備平臺,組建省級汽車產業投資平臺並掛牌,逐步實控省內重點汽車零部件企業,並完成1家汽車領域上市企業併購。

它明確提出,要推動基金板塊由“財務型”投資向“財務型+控股型”投資轉變,按照“一主業一上市公司”的目標,通過資本運作促進鏈主企業培育,加快推進資產證券化過程。

今年,長江產投發佈了首單科創主體公司債,本期債券發行規模14億元,將主要用於科技創新領域,包括置換對汽車熱管理領軍企業的併購出資及置換多支創投基金出資。

據長江產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黎苑楚表示,該集團已組建成立併購與證券事業部,聚集專業化力量全力推動集團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併購交易工作,組建湖北省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促進中心和總規模100億元的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基金,帶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該集團併購投資,幫助湖北培育和孵化一批高成長性的上市公司。

而這也是湖北國資加快併購步伐的縮影。在7月武漢市屬國資收購山科智能的併購交易中,長江產投也出現了在股東名單裡。

收購主體長江航天成立於2025年6月9日,持股40%的兩大股東分別是:武漢航天新城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向上穿透顯示,其出資人爲武漢市新洲區國資委;以及湖北長江臨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其背後出資人就包括長江產投。

可以說,這筆交易得到湖北省屬國資、市屬國資的雙重支持。“省、市”兩級國資分工合作,進一步將湖北國資的併購浪潮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