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多家公募對旗下部分產品限購,業內人士:申購激增並不利於投資策略的實施
8月27日,多家公募基金公司發佈公告,將對旗下部分產品實施大額限購或對此前的大額限購措施進行調整。基金公司紛紛表示,這樣做是爲了保護投資者利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在採訪中發現,限購是基金公司積極作爲的一種體現,而且,激增的申購份額並不利於基金經理進行合理配置。
對投資者而言,此時更應關注基金規模與投資策略的匹配度,關注基金的長期投資邏輯是否發生改變。
多家公募近期對旗下產品實施限購
近期,有關公募基金的話題逐漸增多,不少投資人希望通過基金的方式跟上市場的節奏。
然而對專業投資機構來說,需要合理考慮資金的投資進度、倉位的管理以及應對贖回的能力。因此,針對不同市場環境對基金申贖政策進行調整,是成熟機構理應向市場展現的姿態。
連日來,不少基金公司已經開始對旗下產品進行限購。記者注意到,聚焦A股市場來看,許多限購的產品都是主動權益類基金,也有少部分指數型基金髮起了限購。
8月27日,安信基金髮布公告稱,將從8月28日起調整安信睿見優選混合的大額申購金額上限,從當日公告的內容來看,A份額大額申購的上限爲單日30萬元,C類份額單日大額申購的上限爲1000元。
同一天,廣發基金髮布公告稱,將從8月27日起調整廣發上證科創板成長ETF發起式聯接A、C的單日大額申購上限至100元,該限購措施將從8月28日解除。
8月26日,永贏科技智選混合發佈公告稱,將從8月27日起,限制A、C份額單日大額申購金額,上限定爲100萬元。類似的限購公告還有不少,從暫停大額申購的原因來看,各家均表示爲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利益。
不難看出,限購的不乏當下熱門產品,例如在基金經理任桀管理下的永贏科技智選,該基金業績出衆。Wind統計顯示,截至8月26日,A份額年內收益率達到137.82%,是目前主動權益類基金年內業績最好的一隻。
此外,近期科技股行情火熱,在已公告擬實施限購的產品中,許多都與此類行業相關,但在專業機構的視角來看,科技投資的短期波動較大,受到情緒催化後的大漲仍需客觀看待,而非失去理性,因此,從保護投資者的角度出發,也需要基金公司及時對申購贖回政策進行調整。
申購激增並不利於基金經理進行合理配置
不過,對於基金公司的申贖調整,尤其是對行情演變之下的突然限購行爲,不少投資人並不理解。《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就這一話題採訪業內人士,有受訪者表示,申購激增並不利於基金經理進行合理配置。
事實上,許多基金產品的申購限制措施都是暫時的,有些基金甚至限購的時間非常短。除了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最終目標外,客觀上來說,新增資金的配置也是難題。
以一些場外聯接基金爲例,有業內人士在8月27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提到,最近場外聯接基金的申購量較多,“但場外的錢得‘T+2’日才能被基金經理拿得到去買股票,這就導致對應的產品好幾天場內倉位不夠,一方面這樣會觸發合同中的禁止性條款,另一方面跟蹤誤差就會很大;所以就需要限購。”
也有受訪者表示,限購是爲了保持一個相對可控的規模,保證收益率不至於因爲規模龐大而下滑。
“如果規模超出預期可能會造成收益率下降。”
需指出的是,基金限購主要有完全限購和限制大額申購兩種情形,前者是指直接暫停所有金額對基金的申購,在這段時間內任何投資者都無法購買;後者是指單日單個基金賬戶累計申購基金金額不能超過一定額度,超過部分的申購可能會確認失敗。
Wind統計顯示,截至8月27日,共有45只普通股票型基金暫停了大額申購;共有202只偏股混合型基金暫停了大額申購,共有143只被動指數型基金暫停了大額申購(統計所有份額)。
有分析指出,限購併不意味着基金有問題,反而是基金公司對投資者負責的體現,是對基金公司管理能力的肯定。對投資者而言,此時更應關注基金規模與投資策略的匹配度,關注基金的長期投資邏輯是否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