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基金公司擬自購旗下權益類產品

每經記者:黃小聰 每經編輯:彭水萍

基金公司自購來了。

隨着市場調整,招商基金、博時基金、興證全球基金、鵬揚基金紛紛發佈公告稱,公司將自購旗下權益類公募基金。

近年來,基金公司的自購越來越常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單從2024年來看,基金公司就有不少自購動作,不過具體到操作上,每家的情況又不太一樣。

以2024年的自購爲例,有多筆是發生在“9·24”行情前後,其中有的在行情啓動前精準自購,有的則是在大漲之後纔買入。

多家基金公司自購

在市場快速調整之後,“國家隊”資金快速出手,多家基金公司也紛紛發佈公告稱將進行自購。

先看招商基金,4月8日,招商基金表示,將於近日運用固有資金5000萬元投資旗下股票型及混合型公募基金,並承諾至少持有1年以上。

還有博時基金也表示,將於近日運用固有資金合計6500萬元投資旗下權益類公募基金。

興證全球基金也發佈公告稱,自2025年4月8日起陸續運用固有資金自購旗下權益類公募基金,自購金額合計將不少於6000萬元,並承諾持有期限不低於1年。

另外,鵬揚基金宣佈自購3000萬元主動權益偏股基金,並且給出了具體的自購安排,其中,首批1500萬元申購已於4月8日完成,包括鵬揚成長領航混合A份額500萬元、鵬揚數字經濟先鋒混合A份額500萬元、鵬揚產業智選一年持有混合A份額500萬元。其餘承諾申購的1500萬元額度將於近期完成申購併進行公告。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最新瞭解,不少基金公司雖然目前還未有動作,但也不排除後續會陸續跟進自購。

屬於抄底還是追買?

近幾年,基金公司自購行爲愈發常見,僅2024年就有不少基金公司實施自購動作。

整體來看,基金公司的自購更多是配合新基金的發行,比如發起式基金需要自購,另外,對於一些重點產品,也會自購一部分傳遞積極的信號。

相比新基金的自購,更值得關注的肯定是存量產品的自購方面,尤其2024年在“9·24”行情前後,多家基金公司也有出手。

比如易方達恆生港股通新經濟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的定期報告顯示,易方達在2024年9月24日申購了4300萬份。同一天,易方達基金還申購了易方達中證A100聯接A類份額約2870萬份。

不過,也不是所有產品的自購都剛好趕在大漲之前,有些產品的自購是在大漲之後。其中易方達量化策略精選,易方達在2024年10月10日自購了3000萬元。還有易方達中證汽車零部件主題聯接A類份額,自購時間是在2024年10月14日和11月7日。再看易方達中證內地低碳經濟主題聯接A,自購時間也是在2024年10月14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同樣在“9·24”行情大漲後出現自購動作的還有匯添富旗下的多隻基金,其中匯添富高端製造股票的自購時間是在2024年10月10日和10月22日。還有匯添富外延增長主題股票基金,在2024年10月10日、10月22日和10月28日都進行了自購。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2024年10月10日、10月22日和11月5日,基金管理人對匯添富消費行業混合進行了贖回。另外,在2024年10月10日和10月22日,匯添富還贖回了匯添富中盤積極成長混合。

可以看出,基金公司的自購,具體到操作層面,每家的情況也不太一樣。而且即使在同一時間,出於資金需求以及市場判斷等方面的考慮,基金公司還可能同時出現申購和贖回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