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力拚AI產業
圖╱新華社
2025年大陸各地人工智慧企業數量
新聞提要■人工智慧(AI)產業近年快速崛起,廣東企業積極把握機遇,不僅是大陸各地區的領頭羊,該領域更成爲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廣東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穩居大陸第一方陣,AI領域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更是全國第一。
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24日公佈「廣東省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調研報告(2025)」,深入分析廣東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報告指出,廣東AI產業創新實力、市佔率等位居世界前列,其中,深圳、廣州在全球AI最具創新力城市中排名前五十。
時代在線引述報告顯示,受訪企業對當地AI產業環境的評價較高,並對未來發展抱有堅定的信心。廣東在人工智慧領域擁有堅實的產業基礎和多樣化應用場景,在應用層的產業實踐表現尤爲突出。然而,在創新生態構建、區域產業協同、產業規模化增長等方面,仍有較大的提升潛力。
啓信產業大腦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爲止,大陸人工智慧產業企業總數達44.2萬家。產業鏈上,以廣東、江蘇和山東的企業數量位居大陸前三,分別有88,577家、39,475家和35,237家。
AI產業鏈集中珠三角
從2024年廣東人工智慧產業鏈企業分佈情況看,深圳企業數量位列全省第一,且以深圳、廣州、東莞、珠海等珠三角城市更爲集中。
其中,深圳形成完整的AI產業鏈;廣州構建起涵蓋核心技術研發、高端裝備製造以及多元產業融合應用的智慧製造體系;東莞則搭建覆蓋基礎技術、產品製造與行業應用的人工智慧產業鏈架構;珠海AI產業構建涵蓋晶片設計、演算法大模型研發及行業應用的完整產業鏈。
相較北京依託深厚的科研底蘊與衆多頭部企業,推出文心一言、抖音豆包等大模型,廣泛覆蓋智慧寫作、資訊交互等領域;杭州憑藉濃厚的互聯網創新氛圍,DeepSeek在圖像生成等前沿領域取得突破,爲創意產業注入新活力。
發展獨具特色AI大模型
在AI大模型的賽道上,廣東積極尋求打造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首屆機器人全產業連結會(FAIR plus 2025)4月24至26日於深圳福田會展中心開幕。此次選出的八個行業大模型,緊密圍繞廣東的產業特色,深度覆蓋政務、醫療、教育、安全、文旅、農業、交通等民生與經濟細分領域。
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指出,人工智慧技術通過多場景應用推動產業創新與升級。一方面,該技術廣泛應用於製造業的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等環節,同時廣東在智慧無人系統、智慧家居等領域加強佈局,推動產業集聚。
另一方面,廣東也在羣體智慧、類腦智慧等前沿技術領域取得突破,爲複雜場景應用開闢新可能。傳統產業藉助人工智慧實現智慧化改造,新興產業則通過人工智慧技術拓展市場,如廣東的「機器人七劍客」在人形機器人應用等領域實現深度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