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體力進階到腦力 廣東打造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高地

證券時報兩會報道組

“要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兩大領域搶佔先機,加快發展”“讓人工智能真正賦能產業”“將人工智能作爲廣東的主攻賽道”……

3月6日下午,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廣東省代表團全體會議上,與人工智能相關的討論不絕於耳。同時,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信息顯示、商業航天、具身智能等新興產業也是會上的高頻詞彙。

在長達三個半小時的開放團組活動上,廣東代表團對外釋放的信息乾貨滿滿。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更是用“廣東有使命”“廣東有機遇”“廣東有基礎”“廣東有行動”四句話凝練了廣東積極擁抱科技浪潮的決心和具體作爲。

在科技創新領域打頭陣

作爲經濟大省和製造業大省,2024年,廣東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4.1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3.5%,多項指標繼續穩居全國首位。同時,伴隨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廣東已率先成爲全國首個14萬億元省份,連續36年穩居全國首位,佔全國經濟總量的10.5%。

具體到工業方面,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虎透露,2024年,廣東全省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增長了43%,佔全國的四分之一;工業機器人的產量增長了31.2%,佔全國的44%;智能手機的產量增長了12.5%,集成電路的產量增長了21%。

“廣東在新賽道上活力迸發,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張虎表示。

回顧過去40年來廣東省的發展脈絡,黃坤明認爲,正是智能手機、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等一系列先進製造業,支撐着廣東逐步發展爲全國第一經濟大省、世界重要製造基地。

“廣東應擔負起經濟大省挑大樑的責任,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當先鋒。”黃坤明進一步表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產業版圖,這是廣東擁抱科技浪潮、引領產業發展的重大機遇,必須緊緊抓住,主動作爲。

做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高地

隨着杭州“六小龍”的破圈,國內各個省份都在搶抓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的發展機遇。

在整場開放團組活動中,人工智能、機器人、飛行汽車等前瞻產業被多位代表屢次提及。

全國人大代表、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志列表示,廣東始終堅持製造業當家,堅持爲企業營造創新的良好環境。同時,廣東有深厚的製造業基礎,可初步將工業人工智能作爲廣東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主攻賽道。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豐禮同樣表示,當前,人工智能作爲核心驅動力正在重塑產業格局,給各行各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

在他看來,機器人作爲製造業智能化升級的關鍵載體,可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從這個角度來說,工業領域不僅是當前智能機器人發展的主戰場,也是人形機器人突破技術瓶頸、從標準化場景向複雜場景躍遷的必經之路。

長期在汽車領域深耕的代表,也看到了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的前景。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表示,目前,我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已初步建立起全球領先產業。飛行汽車作爲低空經濟重要載體,與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存在顯著的技術協同效應,二者在研發體系、製造工藝、應用場景等方面可實現雙向賦能和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可以讓先進製造業進一步實現從體力到腦力的升級。”多位代表用翔實的數據和鮮活案例,充分勾勒出廣東向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高地躍升的路線圖。

據悉,2025年,廣東省將着力抓好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等新興產業,重點培育生物製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大力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特別是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兩大領域搶佔先機,加快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華南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唐洪武表示,下一步,在推動學科專業升級方面,也將把培養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所需人才作爲重中之重,開展“人工智能+”“機器人+”等高水平、跨學科人才培養。

增加全球市場含“深”度

以“創客之都”聞名的深圳,是廣東省高科技產業的聚集地。特別是在人工智能產業,深圳已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集羣效應。

在今年全國兩會開幕前夕,深圳發佈了圍繞着具身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的行動計劃,旨在引領核心技術突破,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生態。

在廣東省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市長覃偉中也明確指出,期待加快完善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的發展生態。

據悉,2025年深圳將推動產業加快“向高向新向優”升級,主動適應並引領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壯大“20+8”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保持兩位數增長。

“接下來,深圳將着眼全球,佈局產業鏈、供應鏈。”覃偉中表示,深圳將進一步拓展經濟縱深,增加全球市場的含“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