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懲串通投標及其關聯犯罪 最高法、國家發改委發佈典型案例

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5月20日電 (薄晨棣、高清揚)最高人民法院、國家發展改革委19日聯合發佈6件依法懲治串通投標及其關聯犯罪典型案例,爲有效懲處犯罪、維護市場秩序提供指引。

招投標活動涉及領域廣泛、環節衆多,串通投標行爲在多個領域和環節滲透,嚴重破壞了市場競爭秩序。本次發佈的典型案例涵蓋工程建設、物資採購、土地承包等多個經濟領域。在具體方式上,包括招標方在擬定招標方案時與投標方內外勾結,招標代理機構居中牽線,投標人之間相互串通、圍標陪標等多種類型。

隨着實踐發展,串通投標犯罪手段不斷迭代升級,呈現出隱蔽性強、衍生犯罪多樣的新特點。本次發佈的典型案例中,出現了多種新型犯罪手法:招標方爲意向投標人量身定做招標參數,表面合法,實則暗箱操作;招標代理機構通過不正當手段控制評標專家評分賬戶,虛假評分;投標人爲了規避大數據監控,採用階梯式布點報價的方式進行圍標。

最高法提醒,面對這些複雜的犯罪手法,要堅持證據裁判原則,深入審查招標文件、電子數據、行爲手段、資金流向等核心證據,建立實質違法性判斷標準,依法準確認定犯罪性質。同時,對於案件中涉及的行賄、受賄、僞造國家機關印章等其他犯罪行爲,依法數罪併罰,實現對犯罪行爲的精準打擊。

據介紹,人民法院在依法懲治串通投標犯罪的過程中,突出從嚴懲處的總基調,通過判處罰金、追繳違法所得等手段“打財斷血”,徹底剷除犯罪分子的利益鏈條。此外,用好司法建議,深化協同治理,形成預防和打擊串通投標犯罪的工作合力,實現“辦理一案、預警一域、規範一行”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