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懲治串通投標及其關聯犯罪
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昊
5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公佈6件人民法院審結的串通投標及其關聯犯罪典型案例。典型案例中,人民法院注重全鏈條懲處犯罪,對串通投標黑灰產業鏈條上各個環節的利益相關人員進行全面懲處,確保縱向到底、橫向到邊。
據介紹,招標投標市場是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效益、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當前,串通投標犯罪案件呈現出犯罪主體多元化、犯罪手段隱蔽化、犯罪鏈條組織化的新特點和新動向,擾亂了招投標市場秩序,損害了經營主體合法權益。本批典型案例明確法律適用標準,統一裁判尺度,爲有效懲處犯罪、維護市場秩序提供指引。
本次發佈的典型案例涵蓋工程建設、物資採購、土地承包等多個經濟領域。在具體方式上,包括招標方在擬定招標方案時與投標方內外勾結,招標代理機構居中牽線,投標人之間相互串通、圍標陪標等多種類型。對於此類案件,人民法院秉持全領域覆蓋理念,無論案件發生在哪個領域、哪個行業,均堅決依法懲處。
當前串通投標犯罪出現多種新型犯罪手法:招標方爲意向投標人量身定做招標參數,表面合法,實則暗箱操作;招標代理機構通過不正當手段控制評標專家評分賬戶,虛假評分;投標人爲了規避大數據監控,採用階梯式布點報價的方式進行圍標。典型案例中,人民法院面對這些複雜的犯罪手法,嚴格適用法律,依法精準定性,堅持證據裁判原則,深入審查招標文件、電子數據、行爲手段、資金流向等核心證據,建立實質違法性判斷標準,依法準確認定犯罪性質。同時,對於案件中涉及的行賄、受賄、僞造國家機關印章等其他犯罪行爲,依法數罪併罰,實現對犯罪行爲的精準打擊。
典型案例還展示了人民法院在依法懲治串通投標犯罪的過程中,落實寬嚴相濟,確保罪責刑相適應。人民法院突出從嚴懲處的總基調,通過判處罰金、追繳違法所得等手段“打財斷血”,徹底剷除犯罪分子的利益鏈條。
此外,人民法院積極踐行“抓前端、治未病”理念,用好司法建議,深化協同治理。在審理串通投標案件的同時,通過梳理招投標活動存在的隱患,向行業主管部門制發司法建議,提示資質審查、評標規則設計、電子招標系統安全防控等環節存在的高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