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太依賴燃氣發電 外資憂供電不穩
臺灣推動AI,能源供應成爲首要課題。圖爲輝達將在臺灣設立總部的設計圖。(本報資料照片)
國際能源署預計在2030年全球AI資料中心用電量,較去年成長1倍,屆時將佔總用電量3%,經濟部預期屆時臺灣用電量將成長逾1成;學者認爲,臺灣過度依賴燃氣發電,且供電不穩將降低外資投資意願。
國際能源總署近日發佈報告,直指2030年,全球資料中心的用電量相比2024年成長1倍,達到9450億度電,屆時佔全球用電量3%,相當於全日本的用電,爲用電成長最快的產業。
經濟部能源署去年公佈電力規畫,預期2024年用電量爲2829億度,但實際爲2833.5億度,預期2033年,每年用電平均成長率2.8%,以2024年爲基準在2030年用電量將成長12至13%。經濟部則說,已掌握用電規畫。
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葉宗洸表示,經濟部曾說過臺灣到2032年都不會有缺電問題,但忽略了很多困難點,因爲主要都採用燃氣機組,需要配合天然氣接收站,但接收站的建置仍不順利,像四接環評雖通過,環團還是阻擋興建,五接卡在環評、七接也因地方反對,燃氣機組能否準時供電仍存在不確定性。
葉宗洸指出,如果所有的發電機組都順利建置,發電量的確非常大,但仍忽略AI資料中心的高成長率,目前政府鼓勵外資來臺,惟當業者看到臺灣供電問題,勢將卻步,要讓外資可以放心投資,續用核電將是重要關鍵。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提到,再生能源有離尖峰供電,基載由火力發電取代,但天然氣接收站還未全部到位,同時也存在爆炸風險,是民衆的嫌惡設施,目前臺灣的安全存量不到10天,若在運送上,臺灣被封鎖,供電就有危險,同時,未來AI資料中心將讓用電大幅增加,以當前供電狀況來說存在相當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