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 學者憂太依賴天然氣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19日舉行記者會公佈《2024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中文版摘要。(蔡佩珈攝)
民進黨政府爲了非核家園推動能源轉型,並大力發展天然氣發電,到2023年發電佔比已來到39.5%。學者昨強調,天然氣就像毒,政府應儘速戒掉、加速發展再生能源,並正視核廢料問題。面對政商界期盼SMR等新核電技術,加拿大專家指出,美國大力投資SMR,至今未克服關鍵技術,中國大陸也降低SMR運轉效率,顯見SMR有許多不確定性。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19日公佈《2024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中文版摘要顯示,全球核電發電量佔商業總髮電量比例,在1996年達到17.5%的高峰,至2024年已降爲9.1%,僅中國、印度和俄羅斯持續興建核電機組,其他國家則減少了興建數量。
至於臺灣,最後一座反應爐將在2025年5月關閉,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在2022年首次超過核電發電量,2023年風力發電量躍升近75%,太陽光電產量增加超過20%,天然氣發電量比2000年增加逾5倍。
該報告作者之一、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彭保羅指出,臺灣能源結構尤其依賴進口化石燃料,更形容天然氣就像毒,臺灣過度仰賴從國外進口且仍有碳排,希望政府跟國會都理解這個現況,並加速發展再生能源,例如臺灣有潛力發展地熱,不必依賴進口。
報告作者之一、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拉瑪納則表示,美國政府大量投資,至今未克服關鍵的高含量低濃縮鈾燃料不足問題;阿根廷原訂2016年執行反應爐冷測試,到去年進度未達預期,需遲至2028年才啓動。即便是運作中的SMR也面臨挑戰,例如中國大陸HTR-PM反應爐2021年投入至今,運轉效率卻降低,SMR無論建設、運轉,均存在諸多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