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示警缺電 賴:至2032供電穩定

賴清德總統2日到經濟部新北產業園區服務中心與業者座談。(鄧博仁攝)

臺灣發展AI人工智慧,需要大量電力,賴清德總統2日赴新北市舉行產業座談會,新北市長侯友宜當面向賴指出,按照臺電估算,每年用電量成長2.8%,至2033年將成長3成,現階段2成再生能源補不上來,核電又要歸零,夏季電力備載容量經常未達15%的安全水位,產業界擔心發生缺電危機。對此,賴清德說,目前臺灣缺的是綠電,政府正積極推動新興科技發電,至2032年可穩定供電。

賴清德指出,經過經濟部盤點,即便是把人工智慧、資料中心所需要的電費概括估計進去,到2032年都可穩定供電。目前臺灣缺的是綠電,政府正積極推動風電、太陽能發電,未來會着重在水力發電、地熱發電、氫能源等新興科技發電。

賴清德說,受到關稅影響,生產成本增加,產業界大多反應希望電費能穩定不要漲;政府編列1000億元補助臺電,希望協助臺電,彌補臺電在疫情期間自行吸收成本、沒有調整電價,以穩定物價所造成的虧損。

桃園市長張善政表示,臺灣迫切需要的是一套穩健、可持續的能源戰略,而不是持續依賴補貼來掩飾問題,臺電基層的憂慮反映了全民對能源未來的集體不安,期待中央能傾聽第一線與各界的聲音,及時迴應通盤檢討。

張善政指出,桃園去年4、5月發生20起停電事件,影響近30萬用戶,頻繁跳電所造成的不便與民怨,凸顯了老舊電網與基礎設施韌性不足的結構性問題,但地方力量有限,若要徹底強化供電體系,仍需中央提出更具前瞻性的政策藍圖。

藍委牛煦庭表示,產業的電價在過去大幅上漲,如今又要面對關稅和匯率衝擊,很有可能加速外移,難怪賴清德總統那麼有把握不會缺電。而政府爲了意識形態屏棄低廉的核能,綠能的高價躉購政策也不見調整,形同把臺電和產業界一起當成肥料,繼續養肥少數廠商,十足可悲。

藍委葛如鈞強調,童子賢董事長也多次表示核綠若能不偏廢,一年將可爲臺灣省下N個千億,爲經濟、爲全民健康造活血。核能延役不只是能源的選擇,更是爲了臺灣的經濟、環境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