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示警 美下一步進口重機

美國貿易報告1日出爐,點名臺灣對美規車、豬牛等設限。圖爲2021年蔡英文總統出席臺美活動,大啖含美牛的漢堡。(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開鍘前夕,美國貿易報告1日出爐,點名臺灣對美規車、豬牛等設限;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表示,這次報告的重點放在農業,目的是要臺灣去除非關稅貿易壁壘,不要再以技術性、嚴格檢驗措施等,將美國農產品擋在外面,而無法順利打進臺灣市場。他示警,美國下個針對的進口產品可能是重型機車。

邱達生指出,臺灣保護國內農產品,除對進口農產品平均課徵高達16.6%關稅外,還有萊克多巴胺、非基因改造等諸多門檻限制,站在美國官方立場來看,美國民衆都在吃,臺灣卻以高於國際標準的方式,把美國農產品排擠在外,要臺灣藉由報告去除非關稅貿易壁壘,讓農產品可以進口。邱達生也示警,現在重型機車上國道仍有諸多規範,除非個人喜好或年輕人耍帥,否則國人購買重型機車意願不高,美國下個針對的進口產品有可能就是重型機車。

對美國貿易報告質疑臺灣健保署的定價審批程序缺乏透明度和可預測性。「美國這樣講沒有錯」,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說,國外新藥審查只需2~3個月,但食藥署審查需1年多,等到健保收載,新藥已變成舊藥。雖政府推動平行審查,讓食藥署、健保署的審查同步,但速度還是太慢。主管機關應藉此機會衡量問題出在哪,若是人力不足就去加強,效率不彰就去改善。

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採穎認同美方對我國「不透明」的評價,近期流感三合一快篩引進遭醫界反對,擔憂快篩市場大,藥局恐把錢賺走,最後廠商申請沒過。據她瞭解,食藥署雖說廠商未補件,但實際上是要求廠商自動收回,這可能是美國在貿易評估報告特別點名臺灣藥品、醫材政策原因之一。臺灣比的是誰有政治實力,外商沒人脈,自然不容易通過。

對電信投資限制問題,臺灣電信業者表示,限制外資持股不能過半,是考量電信是關鍵基礎設施,不該掌握在「外國人的手上」,2G剛開臺時有6家新業者,都有如此嚴格規定,如今剩3家,更不可能放寬,且其他國家甚至規定更嚴格,「臺灣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