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豬、美牛進口限制 學者憂失守
熱門話題
美國總統川普對臺灣課徵32%超高關稅才上路,昨卻宣佈暫緩90天,這段期間課10%,僅中國維持125%超高關稅,不過學者擔憂,美國是農產品出口大國,我國要求豬肉原產地標示、牛肉進口限制等非關稅貿易障礙,未來恐怕守不住,希望政府不要失守。
農業部統計,去年我國22.3%進口農產品來自美國,進口值爲36.9億美元,是美國第8大的海外市場,主要輸臺品項包括黃豆、玉米、小麥及牛肉等。我國去年農產品有17.6%外銷至美國,是第1大海外市場,出口值約8.9億美元,主要品項包括花卉、水產品等多種農產品。
美國貿易代表署公佈《2025年對外貿易障礙評估報告》曾點名臺灣對美豬、美牛、稻米、基改食品等限制爲「不必要的貿易障礙」。
臺灣產業關聯學會名譽理事長徐世勳表示,美國暫緩課徵對等關稅當然是好消息,代表臺灣將有90天的緩衝期可準備,然美國是農產品出口大國,具有優勢,我國農產品的非關稅貿易障礙,例如豬肉原產地標示、牛肉進口限制、保存期限14天以下才能標示爲「鮮乳」等恐怕守不住、不太妙,但爲保護我國農產業,希望臺灣政府儘量守住,並加強對產業溝通。
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教授楊明憲則表示,過去中國大陸提高我國鳳梨釋迦關稅,使得貿易商壓低產地價格,如今美國宣佈這段期間對臺課徵10%關稅,擔心貿易商不反映在末端售價,而是壓低產地收購價格,影響漁民收入造成不利。此外,中國大陸因爲被課較高關稅,可能會大量將產品低價銷往其他國家,也會對我國造成價格競爭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