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強化大眾運輸接駁 勿陷低價迷思
政府推TPASS通勤月票政策,然而公共運輸市佔率僅微幅成長,引發關注。交通學者直言,政府應提升運輸服務品質與效率,而非一味地陷入低價迷思,完善「最後一英里」的接駁設計與服務整合,才能真正擴大使用族羣,提升政策效益。
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表示,交通月票主要由各地方政府依據區域特性進行規畫與推行,確實讓原本使用大衆運輸通勤的族羣享有更便宜的交通成本。然而,若希望吸引開車、騎機車等私人運具使用者轉而採用大衆交通工具,僅靠價格優惠恐怕不足。
李克聰表示,這些人之所以不使用大衆運輸,常是因爲家中附近沒有公共運輸站點,起始點的交通銜接不便利。建議交通部應要求地方政府投入經費,改善交通接駁,例如整合幸福巴士、幸福小黃等在地接送服務與交通月票制度,從需求導向來設計配套措施,才能真正促進交通工具轉移。
「價格從來不是民衆選擇大衆運輸的關鍵因素。」淡大運管學系退休教授張勝雄說,現行政策僅是降低原有大衆運輸使用者的負擔,對整體交通服務品質並無根本性改變,難以吸引新的使用族羣。
張勝雄表示,過度的票價管制與補貼,短期內減輕了民衆負擔,但長期來看卻壓縮了業者的營運空間,也讓政府財政負擔沉重。補貼終究有限,呼籲政府應聚焦在提升整體運輸體系的服務品質與效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