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民進黨勿因立委罷免案自陷同溫層迷思

726大罷免全遭選民否決,民進黨主席賴清德仍不放棄8月23日第二波立委罷免案,或許是陷入同溫層迷思,顧慮2026年五都市長與縣市長大選影響,只好硬着頭皮繼續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7月26日首波立委罷免案全部遭選民否決,未通過,這讓民進黨尷尬萬分,既不能切割與罷免團體關係,又無戰果可收,加上對美關稅談判遲遲未有有利進展,執政氣勢疲頹,已無最初睥睨天下的驕狂。即使如此,民進黨主席賴清德仍不放棄8月23日第二波立委罷免案,或許是陷入同溫層迷思,顧慮2026年五都市長與縣市長大選影響,不能氣衰而竭,只好硬着頭皮繼續推。

7月26日傍晚罷免案開票全數未通過的慘劇,讓發動罷免的民進黨盟友曹興誠表達出心灰意冷態度,這時賴清德身爲民進黨領袖,不能對這起紛擾臺灣數月,造成社會波動的混亂,完全切割,稍有不慎,即可能造成民進黨基本盤因失望而鬆動,進而讓中間選民板塊出現挪移,接下來,8月23日的第二波立委罷免案不必然會是某些過於樂觀的看法是垃圾時間,仍然會對明年九合一大選有某些間接的影響,接連兩次罷免案的成績優劣,或多或少都會影響民進黨未來的政治動向。

7月26日立委罷免大敗後,罷團出現內亂,意外扯出罷團內部的納粹意識,旁觀者無不爲之一驚,極右派偏激政治意識,居然出現在號稱民主改革的民進黨執政期間,1930年代納粹將德國帶入幾近乎亡國絕境,殷鑑不遠,民進黨如何還能默許這樣的病毒在臺灣蔓延,但是民進黨持續推動8月23日第二波立委罷免案,顯然是毫不在意罷團內部的納粹意識,殊不知這是養虎爲患。

民進黨立委王義川第一波罷免進行期間,在桃園各處奔走,最後成績掛零,桃園市民不買王義川的帳,罷免失利後的王義川失言風波,惹出了民進黨內部一連串不同派系間的發言對立,民進黨派系的政治糾葛浮上臺面,多少與明年大選佈局有着千絲萬縷關係,爲了明年臺南市長選舉,當地民進黨立委彼此之間的貌合神離,只要對政治新聞敏感的人,都能理解。尤其民進黨立委林岱樺個人隱私遭到檢調機關刻意釋出,無非是對林岱樺的人格謀殺,這又是一項與高雄市長選舉佈局有關的操作。

伴隨着民進黨推動立委罷免案而來的政治紛擾,已夠讓人煩心,政府只顧發動政爭,打擊在野立委,面對美國對臺灣不合理關稅壓迫,未見政府有效因應,這更使人們對未來難有樂觀,就在這一切紛雜吵鬧之際,又傳出可能讓柯文哲交保訊息,無非是執政當局束手無策之下,乾脆把柯文哲放出來,冀望柯文哲能夠口無遮攔,砲火四射,將政治局勢攪得更亂,執政當局即能趁亂漁翁得利,百姓殷殷期待一個有爲政府,仍然是奢望。

民進黨不願切割8月23日第二波立委罷免案,顯然仍坐困同溫層迷思之中,如果民進黨認爲7月26日投票結果掛零慘敗,是沒有輸,那麼8月23日第二波罷免案投票,人們是否該讓這個政黨真正清醒,政府才能夠好好面對臺灣在區域政治面對的夾縫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