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錄取門檻與去年相近 專家曝填志願「穩健4+保底2」策略
▲藍天予表示,今年各校系門檻大致和去年相同。(圖/記者許敏溶攝)
記者許敏溶/臺北報導
學測成績公佈後,考生也進入選填校系的煩惱階段。升學輔導專家表示,今年各校系門檻大致和去年相同,傾向不考分科測驗考生,6個志願可填4到5個穩健校系,並把「只看書審資料」與「有面試校系」做配合,態度較積極考生則可多填較高標誌願,但仍要保留1到2個穩健或保守志願爲退路,留意篩選規則變化,提前爲二階做好準備。
12萬餘人報名的學測成績25日公佈,緊接着就是選填校系。根據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相關簡章,繁星推薦將在3月11日至12日報名,申請入學則在3月20日至21日報名,每名考生可選填6個志願。
升學輔導專家藍天予指出,今年只有數A比較難,其他科目難易度和去年差不多,整體而言,各校系門檻大致和去年差不多,僅有采計「數A」的科系,包括中字輩或地方公立大學,今年門檻預估下降1級分,其他學校幾乎都持平,對家長或考生來說,今年選擇校系負擔相對比去年小。
不過,藍天予仍建議考生或家長,是否要投入分科測驗態度是關鍵,越不想參加分科考試,選擇越保守校系纔是上策,可以選擇4至5個有把握上的穩健校系,並且把「只看書審資料」與「有面試的校系」做配合,避免二階甄試撞期外,也可以降低預備的負擔。
倘若是能夠承受較大風險的考生,藍天予表示,選填校系志願時,則可以積極進攻,但仍建議保留1到2個穩健或保守志願,以免發生6個志願沒有通過的狀況。
此外,藍天予提醒,今年仍有一些科系改變其篩選倍率,建議考生請教對升學制度比較熟悉的師長,因爲變動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是有風險的,可以將此視爲有風險的校系來選填。
部分考生因學測成績不如預期,對於是否參與分科測驗搖擺不定,藍天予認爲,若學測成績與平時模擬考練習狀態有較大落差,且希望去的校系在分科分發使用的科目與學測有較少重疊者,纔會建議全心準備分科考試,若有考分科測驗打算考生,不妨印出過去幾年歷屆試題練習一下,感受考題特性,評估自己是否合適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