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信息差成農村考生志願填報隱形門檻
別讓信息差成農村考生志願填報隱形門檻
中工網
日前,不少地方高考志願填報正在進行中。陝西省咸陽市政協呼籲加強新高考下農村考生志願填報指導,引發輿論熱議。
這份呼籲指出:“部分農村高考生面對新高考改革(‘院校+專業組’模式),在志願填報中出現了一些困擾。”對此,咸陽市政協建議,由各級教育部門統籌,組織骨幹教師成立志願填報團隊,在各地鄉鎮高中設立現場諮詢點位,對留守學生和特殊困難學生進行入戶講解,幫助志願填報。這份暖心而務實的呼籲,在線上和線下均收穫不少掌聲。
志願填報的重要性毋庸諱言。說填報志願是“二次高考”,並不爲過。
原本是改變命運的鑰匙,因爲志願填報失當,或許就有可能變爲成長路上的“絆腳石”。社交媒體上,諸如“填錯高考志願讓我多走了十年彎路”的帖子並不鮮見。嘆息背後,可能是被信息壁壘困住的青春,可能是本可綻放卻偏偏滑落的夢想。
現在的高考志願填報,已“進化”爲一種高度依賴信息蒐集與社會判斷的綜合決策。有分析指出,新高考的“3+1+2”模式下,選課組合更加靈活,學生需要填報的志願多達十個、甚至上百個。
考生們拿到手的厚厚一本志願填報指南中,不少城市和學校是他們不曾去過的遠方,對於絕大多數專業的理解,他們只能“望文生義”,更別提複雜的專業組、多批次等志願填報術語。可以說,每一個都是他們在這場信息博弈中的“攔路虎”。另外,請別忘了,這一系列判斷和決策,還都必須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難度係數可想而知。
在這個圍繞信息的“第二考場”,總體上,農村孩子處於劣勢。他們的家庭人脈資源有限、社會文化資本匱乏、信息獲取通道狹窄,難以獲得更多助力,專業的志願填報往往像“開盲盒”般冒險。信息差,正成爲農村孩子高考志願填報的隱形門檻。
如何跨越這道門檻?咸陽市政協的呼籲可謂正中靶心。不來虛的,關鍵時刻直接送服務“下鄉”,爲農村考生答疑解惑,提供專業指導,讓他們不必陷入盲人摸象的迷茫和社交平臺混雜信息的困擾中。讓人欣喜的是,在湖南婁底、海南三亞等地,面向偏遠山區、農村考生的志願填報服務“直通車”已經開通。
高招季,期待更多這樣的“直通車”開進村寨,爲更多年輕的夢想插上翅膀。在非高招季的時間裡,也希望學校、公益組織等綿綿用力,將職業生涯規劃等教育融入日常,在點滴浸潤中不斷提升學生做選擇的能力。(光明網評論員)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