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課走班喚醒“學習自覺”
2017年教育部印發《關於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要求提升學校課後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課後服務不應被簡單視爲知識傳授的延伸,其價值在於對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補充,同時當新課改目標轉向全方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固化的行政班級管理模式也暴露出明顯的侷限性。因此,實施選課走班製成爲有效提升課後服務質量、激發學校辦學活力的關鍵突破口。
設計新課程,從“同質化”走向“特色化”
筆者所在課題組通過實踐研究,引導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學校首先進行課程設置改革,設計了三類適宜學生需求的課程方案,分別在全區中小學校試點推廣。
一是開發適宜興趣特長需求的興趣課程。教育綜合改革突出強調“學生爲本”,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我們通過差異測查明確了學生的興趣特長差異,開設了豐富的興趣課程,全區共開設近50餘種興趣特長課程。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區教研室分別在全區小學、初中、高中選拔培養選課走班實驗學校和示範學校,制訂出臺《興趣特長課程選課走班課程開設指南》,指導相關學校根據辦學優勢、師資特長、設備設施狀況等自身情況開設興趣課程,並制訂《學校興趣特長課程選課走班選課方案》供學生選課學習,學生可以從學校制訂的課程安排表中自主選擇喜歡的課程。
二是開發適宜拓展學習需求的拓展課程。我們通過差異測查全面瞭解學生的需求及短板,針對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開設三類拓展課程:思政拓展課程、學科拓展課程(語文、數學、英語等)、作業輔導拓展課程。區教研室制定相關的中小學拓展課程開設指導意見,學校可根據學生學習需求、教師專業優勢制訂選課方案,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利用課後服務時間採取選課走班方式進行學習。
三是開發適宜增長技能需求的技能課程。開設技能課程旨在提高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引導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觀察思考,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當前,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突飛猛進,人才培養的着力點也從記憶、計算能力轉向創新力與想象力。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應用推動網絡學習常態化發展,學生的學習過程也由對現成知識的消費性學習逐漸轉化爲創造性學習。我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狀況等特徵,開設了生活勞動技能課程、科技課程、創客課程、研學深度探究等近30種技能課程,不僅讓學生的學習選擇呈現強自主性,也使課程內容更加具有挑戰性。
譜寫“四部曲”,從“班級授課”走向“選課走班”
一是創設“兩段式”課後服務課程模式。爲全面落實“雙減”要求,有效利用課後服務時間,我們將課後服務時間分爲兩段。第一段爲作業輔導課程(如學科作業、自主作業或精品作業等),爲控制作業數量,教師須指導小學生在課後服務時間完成當天作業,爭取實現小學生不帶書面作業回家,凡是佈置有書面作業的教師要走進課堂指導學生完成作業。第二段爲興趣課程、拓展課程、技能課程,學生通過走班學習所選課程,學校在每學期第二週提供一次“課程菜單”,學生根據“課程菜單”完成選課並遞交選課申請。學校在第三週全面啓動實施選課走班,教師每人每學期必須開設1—2門課程,學生每學期至少選擇一門課程進行走班學習。同時,全區學校都建立起課程開設及實施管理制度,有效提升課後服務質量。
二是組織“選擇性”與“個性化”相結合的選課流程。清晰高效的選課環節是實施選課走班課程的關鍵。學校通過多種渠道向學生和家長宣傳課後服務選課走班的意義及實施方案,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的選課指南、課程設置及教師安排,在家長、教師的指導下梳理自己的興趣特長、學習需求,在提高自我認知的同時通過線上或線下選課的方式理性選擇課程,初步形成“年級課程需求表”,在此基礎上學校進一步進行數據彙總、分析整理。針對未能成功選課的學生,學校將提供二次選擇的機會或與學生協商後調整選擇。最後,學校彙總公佈選課結果,形成“年級課程菜單”和每個學生獨有的“選課通知單”,方便師生掌握所選課程,形成“一看二選三調四定”的選課流程圖。
三是編排“去行政化”的班級設置。編排班級是選課走班課程實施的又一重要環節。從“行政班”到“教學班”,是對傳統班級授課制的大力改進。針對興趣課程和技能課程,學校將根據選課結果按照學生的發展水平和師資配備進行班級編排,合理分配教學資源。針對學科拓展課程,學校要尊重學生差異化需求、分層分類進行安排。具體而言,拓展課程可以分爲A(拓展層次)、B(提高層次)、C(基礎層次)三個層級,在安排教師時,學校也要考慮教師的專業能力水平,以便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輔導。
四是組織“喚醒學生自覺”的走班管理。全區各校制訂了詳細的走班計劃與流程,確保學生能夠按時、有序參加所選課程的學習。在走班過程中,學校通過制定完善的走班管理制度加強對教學班的管理和引導,確保學生能夠遵守課堂紀律和學習規範。在具體走班方式上,學校採用“老師走”與“學生走”相結合的策略。在第一節課的作業輔導課後服務中,大多采用教師走進不同的班級進行知識答疑的方式,在第二節課的興趣、拓展、技能類課後服務中,通常採用學生走的方式,每個學生擁有多個教學班。此外,學校實施“過程表現+終端結果=課程學期成績”的學分管理方式。總之,學校實施選課走班的班級管理機制,在助力學生心智成長的同時也重視其精神成長,通過放手給予學生最大選擇權,喚醒學生的“學習自覺”。
聚焦“自我成就感”,從“要我學”走向“我要學”
中小學課後服務中的興趣特長課程、技能型課程意義重大,學生能夠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獲得社交性滿足,收穫在認知與協作方面的成就感,也在勞動課程中學會生活技能,收穫快樂與友誼。這些自我成就感都是學生健康身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在不經意間推動學生爲自己的學業進步主動發力。
相關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動機分爲兩部分,一是自尊,二是自我實現。因此,在小學中、高年級階段,我區教師鼓勵學生努力形成主人翁姿態,感受“我做好一件事是因爲我想做、我能做好”的信念,這是學生建立發自內心的強大的學習動機的心理過程。同時,選課走班課程根據每個學生的差異設立可達成的階段性目標,成爲不斷提升學生自我成就感的關鍵所在。
全區課後服務選課走班實踐成效顯著。經測查統計,全區中小學生身體素質明顯提升,體質健康測試良好率逐年增長,近視率下降了7.45%,學生心理健康意識明顯增強。同時,興趣課程的開設促進了學生特長的發展,競技水平大幅度提升。全區學生參加市長科技創新大賽,獲獎率佔資陽市參賽學生的64.3%;資陽中學學生宋祺武參加北京冬季奧運會榮獲冠軍;雁江一中學生代慧發參加全國單板滑雪青少年錦標賽獲第一名;資陽中學女排參加全國中學生排球比賽蟬聯三年冠軍。近兩年,全區學生參加區級以上比賽,綜合素質類獲獎數整體增加27%。
課後服務中的拓展課程對於初中生而言十分必要。初中生的長板和短板較爲明顯、固定,爲升學進行最後的衝刺也勢在必行。城區某初中數學組應用“個性補救”策略後,單元測試合格率提升了19.3%,學生錯題整理規範度從41%提高至69%。調查統計發現,2024年全區小學生質量抽檢優質率提高了34.8%,初中學生中考總分平均分提高了21.23分,高考上線率、上線人數均有大幅度提高。
實踐表明,適應差異化縣域需求的選課走班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的同時,有效提高了課後服務質量,是對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一次生動踐行。
(作者單位系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教育教學教研室)
《中國教師報》2025年05月07日第14版
作者:代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