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東:臺灣製造業難被取代 技術升級、全球化爲勝出關鍵
東聯化學19日舉行股東會,董事長徐旭東指出,東聯的轉型策略將積極拓展特用化學品及氣體相關產品,同時也要持續不斷進行國際化發展。圖/顏謙隆
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19日表示,美國對等關稅目前與多數國家協商未定案,還需觀察近一、二週協商結果,不過徐旭東不認爲臺灣製造業發展堪憂,因爲臺灣製造業實力好得很,多年來發展無論在技術、規模還是多元佈局生產基地都具有堅強優勢,他國取代不易,甚至在一些領域是優於日本,即使大陸以後會追上來,但其內需不振是急需突破問題。
徐旭東說,即使近年東南亞等地區發展,但臺灣透過跨國佈局,展開東北亞、東南亞結盟合作,仍具主導及靈活因應實力。
遠東集團旗下東聯19日舉行股東會,徐旭東以東聯董事長身分出席。面對中美角力、美對等關稅及地緣政治等干擾,引發市場擔憂對臺灣製造業衝擊,徐旭東認爲,臺灣沒有能源、原物料及關稅優勢,只能持續透過技術升級及國際、全球化佈局,強化自身營運條件。東聯近年持續展開投資研發,啓動創新營運轉型,近二年還有汰舊換新、技術升級投資,營運一直向前看,成效可期。
徐旭東指出,儘管去年全球經濟受地緣政治、能源波動及中國產能擴張等多重挑戰影響,石化產業面臨嚴峻考驗,東聯轉型策略,積極拓展特用化學品及氣體相關產品。
徐旭東說,東聯今年是50週年,自乙二醇(EG)業務起步,如今轉型專注特化產品、低碳工藝與新材料領域,將啓動創新轉型,以研發創新爲驅動力,搭配推動營運管理數位化與AI技術導入,擴大布局特用化學品與氣體事業、綠色產品及特殊應用材料等高潛力市場。
東聯去年半導體相關應用營收約3.4億元、獲利約2億元。近兩年將透過10億~20億元資本支出,鞏固在氫化、氨化領域技術領先地位,也持續展開汰舊換新優化,提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