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榮亮相業績發佈會,華潤置地經常性業務利潤首超百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吳抒穎 深圳報道
房地產淡市之下,華潤置地也在持續經受考驗。
華潤置地於近期發佈2024年年度業績報告。財報顯示,2024年,華潤置地綜合營業額達2787.99億元,同比增長11%,創近五年新高;但歸母淨利潤爲255.77億元,同比減少18.45%;核心淨利潤254.2億元,同比下降8.5%。
雖然仍處在行業高位,但與華潤置地的歷史業績相比,這一利潤水平已經跌至近6年新低,僅略高於2018年。這意味着,華潤置地的規模增長並未帶來相應的利潤轉化。
2024年,華潤置地銷售規模對比優勢持續擴大,當年實現簽約額2611億元,行業排名躍升至第三位。在解釋淨利潤下滑的原因時,華潤置地表示主要是因爲毛利率下降。2024年,華潤置地綜合毛利率同比下降3.6個百分點至21.6%,其中開發銷售型業務毛利率爲16.8%,同比降低3.9個百分點。
這一毛利率表現略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但華潤置地過去受益於高利潤地塊的結算,毛利率曾拉高至超過30%,隨着這批地塊的結算完畢加之房地產行業利潤持續承壓,華潤置地毛利率迴歸均值也在投資者預期之中。
在這份財報中,華潤置地轉型早的優勢逐漸體現。拆分板塊來看,2024年全年,華潤置地開發銷售型業務實現營業額2371.5億元,同比增長11.8%;經常性業務收入(包含經營性不動產及資管業務、輕資產管理和生態圈要素型業務)錄得416.5億元,同比增長6.6%,佔總營業額14.9%。
這些業務目前已經逐漸成爲華潤置地利潤貢獻的支柱。華潤置地首席財務官郭世清表示,2023年起,華潤置地開始將經常性收入單列,原因是這部分業務收入在過去幾年間都穩步增加,並預計2025年依然會保持穩步增長的勢頭,同時,預期這部分業務對公司核心淨利潤的貢獻會進一步提升到45%以上。
據華潤置地財報,2024年,華潤置地經常性業務的核心淨利潤同比增長8.2%至103億元,首度突破百億關口,核心淨利潤貢獻佔比也同比提升6.3個百分點至40.7%。在行業之中,華潤置地是爲數不多經常性業務能夠成爲利潤支撐的房企。
從商業地產業務佈局來看,儘管消費市場增速也持續放緩,但華潤置地旗下購物中心的表現仍然在規模擴張的前提下持續上揚。2024年,華潤置地全年購物中心實現零售額1953億元,同比增長19%,租金收入193.5億元,經營利潤率提升至61%。
截至報告期末,華潤置地共有在營購物中心92座,全年新開購物中心16座,爲歷年最多,平均開業率超過95%。
雖然護城河相對寬廣,但華潤置地在投資上的策略依然聚焦。2024年,華潤置地全年新獲取項目29個,新增土儲面積約393萬平方米,權益投資額526億元,投資強度保持行業前三。
華潤置地首席戰略官張鑫表示,華潤置地堅持量入爲出原則,牢守現金流安全底線,持續落實“三調”,也就是調節奏、調結構、調佈局的策略,推動土儲資源換倉和結構的優化。
在增量投資方面,張鑫表示,最近三年,華潤置地堅持城市聚焦和深耕,重點關注一二線高能級城市的主流區域、主流產品和主流客戶,一二線城市的投資佔比達94%,其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核心城市佔比達到72%。
張鑫指出,在存量方面,華潤置地持續加大庫存去化力度,積極利用中央的支持性政策,加大土地盤活的力度,資源換倉的成效較爲顯著。目前公司在一二線城市的土儲佔比達到82%,土儲的規模和結構能夠滿足公司的開發需求。
在業績會上,華潤置地新上任的總裁徐榮也對後市作出瞭解讀與判斷。
徐榮表示,去年四季度,穩樓市政策組合拳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降低購房成本,釋放潛在需求,同時優質地段的新規產品批量入市也吸引了大量客戶,推動市場回升。今年春節之後,房地產市場熱度迅速恢復。據統計,截至目前,周度來訪量已接近去年12月的水平,這表明市場信心回升非常迅速。
但即便如此,徐榮仍稱,房地產行業的高庫存壓力依然存在,要維持長期穩定,需要重新構建一個商品房的供求平衡關係,近期也依賴於商品房收儲、房貸利率等政策的落地節奏與力度。
徐榮強調,面對市場已進入精益化的發展階段,對於華潤置地而言,各方面的能力都需要去做好相應的提升,無論是精準投資、精細化運營、高品質的產品等,這些都需要提升。當同行還在爲“賣房”焦慮時,華潤置地已用“大資管思維”重構了遊戲規則。地產下半場的較量,勝負手已從“土地儲備”轉向“資產運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