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警惕關鍵製程參數外流的影響
臺積電關鍵製程參數一旦外泄,將對產業競爭格局帶來深遠影響,凸顯技術外流風險需更高度防範。圖/新華社
臺積電驚爆2奈米制程技術疑遭外泄,引發各界高度關注。半導體業者指出,先進製程動輒涉及數千道製程步驟,僅取得零星、片段資料,實際應用效果有限;但此次已有國安單位介入偵辦,顯示恐怕不只是瑣碎資訊外流,甚至不排除已有競爭對手掌握關鍵內容。
業界分析,未來臺積電在海外的營運勢必更加謹慎,特別是美國亞利桑那州廠區未來將導入2奈米及更先進製程,凸顯研發中心根留臺灣、最先進製程也應在臺量產的戰略重要性。
2奈米制程被視爲晶圓代工的關鍵門檻,臺積電在3奈米節點已取得絕對領先優勢,而2奈米導入GAAFET新架構後,也成爲三星、Rapidus等對手試圖實現「彎道超車」的技術突破口。
業者指出,儘管先進製程高度模組化,單一站點或程式的參數不足以複製整體制程,但若研發人員涉入,並掌握良率調校的關鍵資料,將大幅加速對手的量產進度。雖短期內難以撼動臺積電地位,從國安局的高度介入可見,此次事件外泄風險不容小覷。
臺積電一向強調資訊保護機制(PIP)嚴密,對供應商也有相同高標準的資安規範。公司重申,對任何違反營業秘密保護、損害公司利益的行爲,均採取「零容忍」態度。值此臺積電積極拓展海外據點之際,也凸顯技術外流風險需更高度防範。
業界憂心,若類似情況發生在海外廠區,臺灣執法機關恐將失去調查權限。回顧當初亞利桑那州研發中心設立即引發疑慮,所幸後來董事長魏哲家親自釋疑,強調該中心僅聚焦特定節點的製程改善,真正的先進製程研發將仍由臺灣負責。
從全球佈局來看,臺積電已明確表態,最先進的半導體研發基地與量產節點將持續根留臺灣,不僅鞏固技術優勢,更建立無可取代的護城河。關鍵製程參數一旦外泄,將對產業競爭格局帶來深遠影響。對各國及業者而言,取代臺積電的領先地位無疑具備高度誘因。
近期包括日本熊本二廠出現延宕,美國更先進製程進展亦趨謹慎。設備供應鏈指出,設備國產化亦成趨勢之一,臺積電近年已逐步提高本土設備採購比重,預料相關設備供應商將可望成爲下一波受惠族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