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樓街道:打好“強村+人才”組合拳,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泰山區徐家樓街道牢牢把握“人才興則產業興,人才強則產業強”的發展理念,積極探索“黨建+強村公司+人才”發展模式,通過多村合作優化整合資金、資源和人力等要素,堅持輸血與造血並重,將人才勢能轉化爲基層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動能,推動村強民富同頻共振。截至目前,街道建有強村公司9家,實施項目7個,人才引進10人,帶動用工20人次,村級集體經濟創收80餘萬元。

精心佈局,構築人才集聚“強磁場”。徐家樓街道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多次召開強村公司研討會,建立人才工作定期研判、集中探討、清單管理、協調配合等工作機制,形成黨工委統一領導,組織牽頭抓總、統籌協調,各村社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格局。目前,街道下設招才服務站17個。

以“情”爲紐帶,喚醒年輕人“鄉愁”。街道採取多種措施動員鄉土人才“回家”。在春節等節假日期間,紛紛開展鄉土人才聯絡工作,通過寄“一封家書”,邀請在外鄉賢回鄉考察,邀請優秀鄉土人才列席年終述職評議會,舉辦在外優秀人才聯誼懇談會、座談會等方式,向鄉土人才宣傳推介鄉村振興和家鄉的新變化,激發其回鄉任職的意願。

健全保障體系,建設人才信息庫。分類建立種植大戶、致富能人、專業基礎人才、返鄉大學生等人才信息庫4個,全方位把鄉土人才統計在內,逐步引入職業經理人,吸納返鄉黨員、經濟能人和職業經理人“揭榜”運營,讓強村公司有人可用。鼓勵利用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實施項目,優先安排強村公司項目用地需求,讓強村公司有地可建,夯實發展基礎。

多措並舉,育強鄉土人才。結合各村社區產業發展、項目建設需要,精準匹配各類人才。採取“線上+線下”同步學習方式,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理論水平。今年來,開展各類理論宣傳4次,惠及羣衆50餘人次。建立“強村富民公司+招才服務站+青年人才培育”合作模式,引導青年人才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助力街道經濟發展。結合村黨組織書記“擂臺比武”活動,利用強村富民公司產業基地資源,開展農業技術評比活動,促使羣衆在發展中比,在比中提升技能,成爲產業發展“行家裡手”和“排頭兵”。

三個聚焦,激活人才工作新動能。一是聚焦政策宣傳。利用街道宣傳平臺將有關人事人才、創業就業等方面進行定期推送,幫助強村富民公司發佈招聘技能人才信息。二是聚焦現場指導。成立街道產業技術顧問團隊,深入田間地頭、產業一線開展種養殖技術培訓指導,提高羣衆產業管護水平,今年以來,共舉辦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基礎農技人員培訓班等10人次;各類技術人才深入村屯、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服務10人次。三是聚焦爲民辦實事。堅持人才“不求所有、但爲所用”的理念,做到“好鋼要用到刀刃上”。積極爲羣衆辦實事解難題,不斷提升羣衆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

(大衆新聞記者 曹儒峰 實習生 張宏錦 通訊員 陳文嬌)